圖為由俄羅斯國家通訊社 Sputnik 發布的集體照片中,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C) 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L) 於 2025 年8月15日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埃爾門多夫-理查森聯合基地舉行美俄烏克蘭峰會後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後握手。(圖片來源:GAVRIIL GRIGOROV/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於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這場備受國際矚目的會談最終以未達成任何實質協議告終。儘管雙方形容會談具有「建設性」,但在俄烏衝突的關鍵議題上仍存在根本性分歧。
峰會基本情況與核心分歧
根據各方報導,雙方在三個核心問題上立場相距甚遠。在停火條件方面,普京堅持烏克蘭軍隊必須從頓涅茨克等地區撤出作為前提,而川普則要求實現「無條件停火」。
在領土歸屬問題上,俄方要求美國承認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的主權歸屬,但美方未見任何讓步跡象。在制裁議題上,俄羅斯希望逐步解除經濟制裁,美方僅同意將此列為「未來討論」的議題。
據美國CNN分析師巴拉克·芮維在社群媒體上透露,川普在後續與澤倫斯基及北約領袖的通話中表示,普京並不偏好單純的停火安排,而是傾向於達成一項全面協議來徹底結束戰爭。
消息人士指出,川普本人也認為「迅速達成和平協議比停火更好」。
峰會現場氛圍的戲劇性轉變
心理學家兼肢體語言專家彼得·科列特對川普在峰會前後的表現提供了深入觀察,他形容這種變化「感覺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會談初期的停機坪互動中,川普與普京展現出明顯的友好氣氛,兩人互相拍打對方,科列特將此解讀為「地位提醒」的表現,同時營造出「兩個老朋友非常高興再次見面」的氛圍。
然而,在峰會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川普的肢體語言發生了顯著轉變。科列特觀察到,川普在普京發言時缺乏關注,經常緊抿嘴唇,這被解讀為一種「自我克制的姿態」,暗示他心中有話卻無法明說。專家認為川普看起來像個「失望的人」,儘管他努力說服自己和外界未來仍有希望,但其肢體語言透露出此次會談並未如他所願。
普京的戰略性邀請與川普的謹慎回應
在聯合記者會即將結束時,發生了一個引發國際高度關注的插曲。當川普表示「可能很快再見面」時,普京立即用英語回應:「下次莫斯科見」(Next time in Moscow)。這是普京罕見在正式場合使用英語,被廣泛解讀為精心設計的外交姿態。
川普對此邀請的回應顯得模棱兩可,他挑眉笑稱:「哦,這很有意思!我可能會因此挨罵,但我覺得有可能發生。」隨後他補充說,是否成行將取決於「協議進展」,既未承諾也未明確拒絕。
這一互動凸顯了雙方複雜的政治考量:普京試圖通過公開邀請掌握外交主動權並對西方施壓,而川普則需謹慎權衡國內政治風險,特別是避免被批評為「親俄」。
峰會後的密集外交協調
峰會結束後,川普立即展開了密集的外交聯繫活動。據白宮新聞秘書卡洛琳·李威特證實,川普在返回華府的「空軍一號」專機上,首先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進行了超過一個半小時的電話會談。澤倫斯基表示,這次通話是在川普與普京會面當晚進行的,主要討論了「關於結束殺戮和戰爭的所有細節」。
隨後,川普又與多位歐洲及北約領袖進行了通話,包括英國首相基爾·施凱爾、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宏、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以及歐盟執委會主席烏蘇拉·范德賴恩。歐盟執委會發言人證實,這些通話總計超過一小時,主要目的是向盟友通報峰會結果並協調後續立場。
澤倫斯基的華府之行安排
澤倫斯基在與川普通話後宣布,他將於8月18日在美國華府與川普會面,進一步討論結束衝突的具體細節。
澤倫斯基對川普的邀請表達了感謝,顯示烏克蘭方面對此次會面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在俄烏衝突解決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各方戰略考量與後續影響
俄羅斯的外交策略
普京的「莫斯科見」邀請體現了多重戰略考量。首先,這是爭取外交主動權的舉措,在阿拉斯加會晤後提議莫斯科見面形成對等象徵。其次,公開邀請迫使川普表態,若成行將可能削弱西方反俄聯盟的凝聚力。此外,這也為後續討論解除制裁和能源合作議題鋪路。
美國的政治平衡
川普面臨複雜的政治考量。接受訪問莫斯科可能引發國內「通俄」批評,特別是在共和黨內對俄強硬派已提出警告的背景下。同時,川普將是否赴莫斯科與烏克蘭問題進展掛鉤,體現了其交易式外交思維,試圖為更大的協議空間創造條件。
歐洲與烏克蘭的擔憂
歐洲主要國家和烏克蘭對美俄可能的私下交易表示強烈擔憂,擦心可能犧牲烏克蘭的領土完整。這促使澤倫斯基緊急要求與川普通話並安排訪美,以確保烏克蘭在任何和平進程中的核心地位。
未來發展展望
儘管阿拉斯加峰會未能產生立即成果,但它為俄烏衝突的政治解決建立了新的對話框架。俄羅斯總統助理已證實正式發出了莫斯科會晤邀請,但分析認為若要實現,可能需要滿足俄烏前線實現臨時停火以及川普協調歐盟對俄讓步這兩個前提條件。
8月18日川普與澤倫斯基在華府的會談將成為關鍵節點,可能透露美方是採取「先停火後談判」還是「直接談終局協議」的戰略路線。中國方面表態「樂見俄美接觸推動政治解決」,但同時警惕美俄關係正常化可能對地緣政治格局產生的影響。
這次峰會雖然氣氛「先熱後冷」,未見突破性進展,但為後續外交努力奠定了基礎,為最終政治解決俄烏衝突保留了可能性。各方後續的外交互動和政治決策,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一複雜國際危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