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署文件(圖片來源:ROBERTO SCHMIDT/AFP via Getty Images)
川普(特朗普)關稅戰給全球貿易從新布局,以不平等貿易為起點,從塑了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格局,把貿易夥伴分為三六九等,英國稅率最低,10%﹔歐盟、日本、韓國、以色列等盟友國家為15%﹔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具有發展潛力的亞洲國家稅率在19%-20%﹔印度因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稅率高達50%;加拿大因貿易摩擦稅率為35%;緬甸、寮國作為中國堅定夥伴,稅率40%;巴西因牽頭金磚國家峰會,稅率50%。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貿易順差國,稅率高達55%,其中包括20%的芬太尼相關關稅。即使剔除這一部分,中國對美關稅仍達35%,遠高於全球多數國家的15%。
關稅戰基本布局明朗後,世貿組織就名存實亡,全球一體化貿易格局不復存在,川普也印證了他作為一頭衝進瓷器店的公牛形象,砸爛了舊秩序,開創新秩序。
經濟問題還是需要從經濟得角度來觀察來下判斷,不能用意識形態的濾鏡來看。筆者認為,川普整頓世界貿易秩序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因為他避免了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
這話怎麼說?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農耕時代是不存在經濟危機這個概念的。哪有什麼牛奶倒陰溝裡,把豬趕到河裡淹死這種事情。馬克思所描述的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經濟危機,都是供過於求的危機,或者是說是市場需求不足的危機,是同夥緊縮危機。因為農耕時代生產能力不足,資源饋乏是常態。而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生產製造能力空前擴大,首次出現了供過於求,生產過剩的局面,人類這才有了經濟危機。而造成經濟危機的主因就是需求不足,而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貧富差距太大。
有錢人再有錢,他的消費能力也是有限的,哪怕頓頓山珍海味,一天也只能吃三餐,吃多了有害健康﹔哪怕睡的是象牙床,也就一張床而已。富人多餘的錢不會變成消費,而是形成儲蓄、投資、外匯、黃金、加密貨幣等等﹔而窮人因為收入不足沒錢消費,這就導致經濟危機,每過一段時間就要發生一次。
1929年美國的大蕭條就是供過於求、通縮引發的經濟危機。二戰後,西方汲取了大蕭條的教訓,採用凱恩斯經濟學,藉助政府開支、增加福利來平衡供需,說實在一點,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劫富濟貧,減少貧富差距,這也帶來了二戰後的經濟繁榮期,讓很多自由民主國家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
其實,二戰後的國際格局,就是美國一手締造的。然而,從2001年後,世界舞臺出現了一個中國,一個加入世貿組織的中國。中國的貿易順差從加入世貿組織前的一年幾十億美元,暴增到去年的一萬億美元。
全球各國努力維護的不至於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態,被中國打破。中國不斷的擴大產能,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大產能,造成中國的廉價商品在WTO的框架下氾濫全球,所到之處壓抑本土物價、造成本土製造業的空心化,增加本土失業、造成本土通貨緊縮、引發經濟危機乃至政治動盪。
縱觀全球,唯一能阻止中國產能氾濫的只有美國,川普的一套組合拳等於是為全球豎起了一堵防火牆,用高關稅把來自中共的野火拒之門外,保護大多數國家免受中國產能過剩衝擊,從而維護全球經濟穩定,也避免了因為經濟危機而可能導致的世界大戰。
中共的產能過剩並不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中共權貴敲骨吸髓壓榨中國人造成的,中國的貧富差距也不是經濟改革就能彌合的,西方世界已經對中共的改良不抱希望,豎立一道防火牆把中共檔在門外,是眼下最好的策略。從短期看,川普的關稅戰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但從長遠看,川普的貿易體系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新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