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8月8日宣布,將於本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峰會,討論俄烏戰爭的和平解決方案。川普罕見透露,相關協議「將涉及一些領土交換,以利兩國」,但未披露具體細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隨即強硬回應,強調烏克蘭人不會將土地讓給占領者,任何繞過基輔的解決方案都無法帶來真正和平。這場會談將是4年多來美俄現任總統的首次峰會,能否為停戰開闢新通道備受關注。圖為2018年7月16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中)、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在赫爾辛基會晤前合影。(圖片來源:ALEXEY NIKOLSKY/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8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昨(8)日宣布,將於本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峰會,討論俄烏戰爭的和平解決方案。川普罕見透露,相關協議「將涉及一些領土交換,以利兩國」,但未披露具體細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隨即強硬回應,強調烏克蘭人不會將土地讓給占領者,任何繞過基輔的解決方案都無法帶來真正和平。這場會談將是4年多來美俄現任總統的首次峰會,能否為停戰開闢新通道備受關注。
川普定調阿拉斯加峰會 首度公開提及「領土交換」
川普在白宮見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領袖簽署和平協議時對媒體表示,攸關俄烏和平的協議已「接近完成」,內容包括「一些領土交換,以利兩國」。這是美方最高層首次公開暗示以領土安排作為和平槓桿,立即引發高度關注與爭議。
會晤選址阿拉斯加具有特殊象徵意義,該地靠近白令海峽,地緣上介於美俄之間,既便於美方掌握主場優勢,也體現某種「門檻中立」的談判環境。川普與普京上一次面對面會晤要回溯至2019年G20峰會期間,但今年1月川普重返白宮後,兩人已多次通話,為此次峰會奠定溝通基礎。
澤倫斯基劃定談判紅線 堅持基輔必須參與
面對川普的「領土交換」構想,澤倫斯基透過社群媒體迅速回應,表示烏克蘭「已準備好迎接能帶來和平的實質解決方案」,但同時劃定兩項不可觸碰的底線:其一,沒有基輔參與的任何解決方案都無法帶來和平;其二,烏克蘭人不會將領土割讓給占領者。
這番表態明確對「領土交換」設想釋出否定訊號,反映基輔在戰場壓力與國內民意對和平期待之間的艱難平衡。澤倫斯基強調,兩人會晤對於推動協議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必須尊重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
普京持續拒絕停火與直接對話
儘管國際社會多次呼籲,普京仍然拒絕立即停火,並排除現階段與澤倫斯基直接會談。今年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已舉行三輪和談,但均無顯著成果。美國、歐洲與烏克蘭的停火呼籲持續遭到普京抗拒,顯示莫斯科在談判時序與條件上仍有自己的盤算。
普京的堅持反映俄方認為當前戰場態勢對其有利,不願在缺乏足夠籌碼的情況下進入實質談判。這種立場與澤倫斯基強調的「兩人會晤必要性」形成明顯對比,凸顯雙方在談判程序上的根本分歧。
4年多來首度美俄現任元首峰會 歷史意義重大
此次川普—普京峰會將是4年多來美俄現任總統的首次會談。上一次是2021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拜登與普京在日內瓦會面。更早之前,2018年的川普—普京赫爾辛基會晤曾就敘利亞、烏克蘭、核武與貿易等議題交換意見,但引發華府政界強烈反彈。
回顧美蘇/美俄峰會歷史,領袖會談往往在緊張時刻扮演「危機管理」角色。1972年尼克森與布里茲涅夫簽署SALT與ABM條約標誌緩和;1980年代雷根與戈巴契夫的多輪峰會推進核裁軍。即使在分歧嚴重時期,領袖直接溝通也有助於防止誤判與管控風險。
可能的談判議題與技術性安排
在「領土交換」陷入高度爭議的情況下,較可能率先取得進展的是技術性與人道性議題:前線降溫與停火監測機制、人道安排與戰俘交換、危機熱線與事故防止機制、以及安全保障討論的框架性共識。這些「先易後難」的路徑,過往曾在多起國際衝突中作為談判鋪墊。
川普政府可能希望透過建立可驗證的降溫措施,為後續更深層的政治談判創造條件。然而,任何涉及主權與領土的安排都將面臨法理與政治正當性的嚴峻挑戰。
「領土交換」觸碰國際法敏感帶
國際法以「主權與領土完整」為基石,任何在武力占領狀態下進行的領土安排,都可能被視為對既有規範的衝擊。對烏克蘭而言,接受領土交換不僅涉及憲政秩序與國家認同,更關乎戰後安全保證的可信度。對俄羅斯而言,若交換被解讀為「合法化既得戰果」,將引發制裁與歐洲安全架構的長期後效。
歐盟一貫強調,歐洲安全不可被邊緣化,任何和平方案都需要多邊支撐才能持續。除非搭配嚴密的國際擔保、監測機制與長期安全安排,單一「交換」公式很難獲致廣泛承認。
各方戰略考量與風險評估
川普以「大交易」思維釋出「領土交換」訊號,意在快速打破僵局並主導節奏,但仍須兼顧國內法理與盟友關切。普京維持對立即停火與「普澤會」的保留,試圖在戰場與外交雙線累積籌碼。澤倫斯基堅守主權與領土完整紅線,申明基輔必須在場並反對任何繞過烏方的方案。
專家分析,峰會可能出現三種結果:先在技術議題達成共識,將核心問題留待後續;嘗試「大交易式」一次性解決,但風險極高;或會而不決,轉為建立工作機制。
接下來的關鍵觀察點
川普是否會進一步釐清「領土交換」構想的具體範圍與前提條件,特別是是否搭配國際擔保與監測機制。普京對停火、熱線、戰俘交換等技術性安排是否鬆口,將決定談判空間。澤倫斯基與歐洲夥伴的後續反應,以及是否能形成多邊支撐架構,也將是成功關鍵。
峰會後是否公布具體時間表與工作機制,將敏感議題分段處理,同樣值得密切關注。戰場態勢能否同步降溫,避免「談判熱、戰場不冷」的背離,將是判斷談判誠意的重要指標。
阿拉斯加的川普—普京峰會將俄烏戰爭的政治解決再度推上國際舞台。川普拋出的「領土交換」構想試圖以大交易思維打開僵局,但澤倫斯基迅速劃定的紅線顯示,任何觸及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安排都將面臨巨大阻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持久和平需要可驗證的降溫措施、制度化的風險控管,以及多邊擔保的政治承諾。在高度敏感的「領土」議題難以速成的情況下,阿拉斯加峰會能否至少在技術面取得突破,將決定這是「開門的第一步」,還是「會而不決」的新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