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各分一方曲曲折折最後又聚在一起(圖)


砍柴(16:9)
張納與張誠上山砍柴,帶回來給母親用。(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張納與張誠是一對兄弟,不過他們的命運卻是天差地別。哥哥張納每天上山砍柴,如果砍不滿一擔,回家就得挨罵又挨打;而小六歲的弟弟張誠,卻是整天在私塾裡寫字讀書,吃穿用備受呵護。為何這對兄弟的命運會如此不同呢?原來他倆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張納的母親,在他出生不久後就去世了,之後張父娶了牛氏,生下了張誠。

牛氏性情凶悍,非常嫉恨張納,奴隸般地使喚他,給他吃粗惡的食物;卻寶貝般地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張誠。不過,正直孝順的張納,既不怨父親與繼母,也愛護弟弟張誠。

這天,張納癱軟地躺在床上,因為他砍的柴不夠一擔,牛氏就懲罰他:「今晚不准你吃飯。」從學堂裡回家的張誠,看哥哥無精打采的模樣,很是擔心,「哥哥,您病了嗎?」「沒事,只是肚子有點餓。」張納說。在弟弟的追問下,張納說了實情。弟弟張誠聽完,二話不說就走出了房門,不一會,懷裡揣著炊餅回來了。原來他偷拿了家裡一些麵粉,請鄰居家的婦女烙的。張納餓得大口大口吃完了炊餅,連忙勸弟弟,不要再這樣做了,「要是被母親發現,會連累你的。何況一天吃一頓飯,不會餓死人的。」「哥哥你的身體本來就單薄,怎麼能每天砍那麽多柴呢?」張誠憂心忡忡。善良的他多次私下勸母親,善待哥哥,但母親牛氏依然故我。

第二天一早,張誠沒去私塾,而是來到山上,要幫哥哥砍柴,只見他手腳並用,吃力地折斷樹枝。張納心疼地趕弟弟回家,但張誠不聽。不久後樹枝劃破了張誠的手,正流著血,鞋子也破了。張納發現後,著急地大聲地說:「弟弟你要是不馬上回去,我就用斧頭砍死自己。」這下張誠只好回家,心想:「明天我帶斧頭來!」傍晚張納下山,回家前他特地跑到私塾,叮嚀老師說,「先生,請您對弟弟嚴加看管,別讓他隨便外出,山裡老虎多,我怕他發生危險。」

第二天,張納在山上砍柴,看見弟弟又來了,手裡還拿了斧頭,「弟弟我已經告訴你不要再來,你怎麼又來了?」張誠對哥哥笑了笑,就默默地一個勁地砍起柴來,直到擔子裡裝滿了柴,大汗淋漓的張誠才下山。張誠來到學堂,沒想到老師正拿著鞭子等著他呢。但老師聽完張誠道出事情始末後,很是同情,也覺得張誠很懂事,就不再禁止他幫哥哥了。就這樣張誠時常上山幫哥哥砍柴,而哥哥總是告誡他別再上山了。

有一天,兄弟倆正在砍柴,突然間,從樹林間竄出一隻老虎,冷不防地叼走了張誠,張納一看拼了命地追了上去,拿起斧頭往老虎的腳上砍去,這下老虎痛得更快速地往前跑。後邊的張納死命地追,但不一會兒,弟弟跟老虎就消失得不見蹤跡了。絕望的張納坐在地上,悲痛地哭了起來,「我弟弟可不同於別人家的弟弟啊,何況他是為我而死的,我還活著幹什麼。」說著就用斧頭砍自己的脖子,眾人連忙拉住他,但斧頭深深地砍進了他的脖子,鮮血不斷地冒出,接著張納昏死了過去。眾人急忙為張納包紮傷口,扶他回家。牛氏一看到張納,又哭又罵:「是你害死了我的兒子,想用這個方法來抵償你罪過!」張納傷心地說:「母親對不起,都是我的錯,弟弟死了,我也不活了。」傷重的張納,日夜哭泣,後來悲痛得不吃東西,三天後,便死了。

死後的張納,魂魄來到了陰間,遇見村裡的巫師。這個巫師能穿梭陰陽兩界。張納問他是否知道弟弟張誠的下落,但巫師不知。於是巫師就帶著張納找到一位黑衣人。只見那黑衣人從佩囊中拿出文牒,上面列有一百多男女的姓名,但就是沒有姓張的。那黑衣人說:「這條路屬我管,不會錯的。」意思指張誠沒在陰間,沒死。但張納不相信。在巫師的帶領下,他們進了一座城。

城中,新舊鬼來來去去,就是打聽不到弟弟的下落,就在張納百般失望時,忽然眾鬼齊喊:「菩薩來了!」張納抬頭望去,只見祥雲間出現一個高大的身影,全身散發著金色光芒,頓時陰間一片光明,這時巫師興奮地對張納說:「大郎你的好福氣啊,菩薩幾十年才到陰司一次,給眾冤鬼拔苦救難,今天你正好就碰上了!」巫師拉著張納跪下,陰間裡的鬼囚都雙手合十,齊聲誦念禱詞。只見菩薩用楊柳枝遍灑甘露,水珠細如塵霧。不一會兒,菩薩消失了,陰間又恢復了黑暗。這時,張訥感到脖子上沾有甘露,脖子上的傷口也不疼了。接著他緩緩地張開雙眼,就這樣,死了兩天的張納奇蹟地復活了。

死而復生的張訥找到了父親,向他拜別說:「父親,我要去找弟弟,儘管上天下海,我也要找到他,如果找不到,這一輩子我也不回來了,希望父親就當我這兒子已經死了。」張父老淚縱橫,望著兒子漸漸離去的背影,泣不成聲。張納每到一個交通要道,就打探弟弟的消息,就這樣一天天馬不停蹄地趕路。後來身上的盤纏用完了,就一邊乞討,一邊尋找。一年後,衣衫藍縷的張納來到金陵(當今的江蘇省江寧縣)。

有一天,他走在路上,遇見十幾個人騎著馬而來,張納低著頭閃避於道路旁,這時其中一個騎著一匹小馬的年輕人,遠遠地就直直盯著張納。來到張納面前,年輕人突然跳下馬來大聲說:「這不是我哥哥嗎?」張納抬頭一看,「弟弟?!是啊,是我弟弟張誠啊。」兄弟倆頓時抱在一起,痛哭失聲。張誠問哥哥:「這是怎麼回事?哥哥怎麼在這裡?」張納就說了這些日子的經歷,張誠聽完,悲痛地大哭了起來,他怎麼也沒想到哥哥為了他,吃盡了苦頭。這時隊伍中的張別駕得知情況後,下令給張納一匹馬。就這樣張納跟著隊伍來到張別駕家中。

原來張誠被老虎叼走,一段時間後,老虎就把他放在路邊,又過了一夜,正巧張別駕路過,看他怪可憐的,出於憐憫就將他帶回府上,治好了他的傷。由於張別駕沒有兒子,又見張誠相貌斯文,就認他為養子,就這樣張誠就在這兒住了下來。張誠讓哥哥換上新衣,並擺好酒席,兄弟倆與張別駕邊吃邊談。張別駕問起兄弟倆家庭的狀況,得知張家原籍山東東昌縣,後來才定居河南。張別駕說:「我也是山東昌縣人啊,我們是同鄉啊!你家為何搬到河南呢?」張納說,明朝末年清兵入關後,張父原配被擄,於是父親離開了家鄉山東,後來定居河南,先後娶了張納與張誠的母親。張別駕一聽驚訝地瞪大眼睛,接著急忙地進了房間。不一會,張太夫人走了出來,問張納說:「你是張炳之的孩子?」「是的。但夫人怎麼知道家父的姓名?」張納說。這時,太夫人突然大哭了起來,接著對張別駕說:「他們是你的弟弟啊。」張納兄弟聽得一頭霧水,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是好。太夫人流著淚娓娓地說道,「我嫁給你們父親三年,後來逃難時失散了,無奈下我跟著一個叫黑固山的指揮官生活了半年,生下了你們的哥哥,又半年後,黑固山死了,你們的哥哥因此補了這個官職。」後來太夫人更正了戶籍,恢復了舊姓,「我時時刻刻都懷念著故鄉。」但每回派人去山東探訪,都得不到任何音訊。太夫人拭了拭淚,對張別駕說:「你把弟弟當兒子,實在罪過啊。」於是依年齡,張別駕四十一歲是大哥,張誠十六歲最小,張納二十二歲為老二。

張納尋獲弟弟,又與大哥團圓,三人有說不出的高興。一段時間後,張別駕提議帶著母親與兩個弟弟回河南,與父親團圓。但太夫人有些顧慮,怕牛氏不接納她。張別駕說:「肯接納,我們就一起生活,若不肯,我們就分開住,天下哪裡有個沒有父親的地方?」於是四人就千里迢迢地返回了河南。

自從張納離開,不久後牛氏也去世了,張父一人孤獨地生活,忽然看見張納回來,開心地以為是在作夢,又看到張誠,張父高興得說不出話來,淚流不止。兄弟倆又告訴父親,張別駕母子也跟著回來,張父又是一陣震驚,直到看到未曾謀面的兒子,又開心地哭了起來,不久太夫人也走了進來,這對久別的夫妻老淚縱橫,感慨不已。而張誠得知母親牛氏去世,傷心不已,流著淚的張納安慰弟弟說,「弟弟別傷心,人死不能復生。我們還得孝順父親與大娘。」

冥冥中的安排,兄弟情深的張納與張誠歷經重重波折與磨難,終於團聚了,也意外地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大哥與大娘。話說,善良的張誠被老虎叼走,卻能大難不死;正直孝順的張納,在陰間裡幸運地躬逢菩薩的到來,死而復生;而張別駕動了善念,出手救了張誠,鋪墊了日後兄弟三人的相聚。也許冥冥中的安排,正是神佛看重人善良的慈悲之舉。

據:《聊齋誌異》



責任編輯:岳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