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7月31日稍早發生芮氏規模6.2地震,震央位於北庫里爾斯克東南方約220公里處。(圖片來源:USGA)
【看中國2025年7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在30日經歷規模8.8的史詩級強震與海嘯重創後,僅僅過了一天,當地又於31日發生規模6.2地震。這一連串地殼劇烈運動,讓俄羅斯乃至於整個環太平洋地區再次陷入地震與海嘯風險的高度警戒之中。專家指出,強震過後的餘震是常態,但接連出現規模超過6的地震,仍顯示區域板塊活動異常活躍,提醒各界不可掉以輕心。
8.8強震餘波未息 6.2地震再襲堪察加外海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布的最新地震報告,台灣時間2025年7月31日下午1時27分,堪察加半島北庫里爾斯克(Severo-Kurilsk)東南方約220公里的海域,發生規模6.2地震,震源深度僅10公里。雖然這次地震規模與前一天相比明顯較小,但由於震源淺、靠近人口聚落,當地居民仍感受到明顯搖晃,且心理壓力驟增。
這起地震發生的地點,與前一天8.8規模強震相距不遠。30日那場強震不僅是俄羅斯自1952年以來最猛烈的一次,更是人類有紀錄以來規模排名前列的大地震。強震導致海床劇烈變動,觸發高達五公尺的巨大海嘯沖進北庫里爾斯克鎮,當地漁業加工廠及部份基礎設施被海水淹沒,雖然多數居民已及時撤離,傷亡有限,但災區重建與心理復原之路仍漫長艱辛。
日本等鄰近國家仍維持海嘯警戒
受到俄羅斯一連串強震影響,日本氣象廳至今仍未完全解除海嘯警報。根據日本氣象廳31日官網資訊,日本全境海嘯警報已下調為「海嘯注意報」,但北海道東岸、本州島東北部等地區仍列為重點警戒區。日本政府強調,雖然目前未觀測到異常巨浪,但地震活躍期內,沿岸居民仍需對突發海嘯保持高度警覺,務必遠離海邊,並隨時聽從官方指示避難。
回顧30日俄羅斯8.8強震發生後,包含日本、夏威夷、美國西岸、中南美洲、紐西蘭在內的多個環太平洋國家,均發布了不同等級的海嘯警報,數百萬人一度緊急撤離沿海地區。雖然海嘯主波過後未造成人數龐大的傷亡,但部分地區仍有設施損毀與撤離過程中的意外事件發生,顯示天災來臨時,預警與撤離體系仍需持續強化。
專家解析:餘震期或將持續數週
地震學家指出,大型地震發生後,餘震通常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之久,尤其震央位於活躍的板塊交界帶時,後續還可能發生中大型地震。此次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地帶,該區域長期以來就是全球地震、火山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根據過往經驗,規模8以上的主震後,出現規模6甚至7的餘震相當常見,這對當地災後重建與心理健康構成雙重壓力。
俄羅斯地球物理研究部門表示,30日的強震釋放了大量地殼能量,短期內地殼仍在調整狀態,因此未來數日、數週內,當地及其鄰近海域仍有發生大小不一餘震的可能。專家呼籲,當地政府及居民不僅要加強建築物檢查與修復,也應持續保持防災警覺,避免前往危險海岸、山區,以防突發次生災害。
災區現場:重建與心理復原挑戰艱鉅
據俄國媒體與國際記者現場報導,北庫里爾斯克鎮雖然大多數居民及時撤離,但部分漁業加工廠、碼頭、道路與住宅仍受損嚴重,特別是30日海嘯沖刷後,部分基礎設施亟需全面檢修與清理。當地政府已經啟動災後重建計畫,優先恢復水電、通訊與交通,同時動員心理輔導團隊協助居民走出災難陰影。
由於連續地震造成居民精神壓力,許多家庭暫時不敢返回原住所,選擇留在臨時避難中心等待餘震過去。地方學校與社區中心也加強防災宣導,教導民眾如何自救與互助,並強調遇到餘震或警報時,務必遵循「快逃」原則,減少人員傷亡風險。
強震連發 警示人類與自然共存的挑戰
俄羅斯連續強震與海嘯,不僅引發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也讓全球防災機構再次聚焦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威脅。聯合國、國際紅十字會等組織表示,願提供必要的救援與協助,並呼籲各國加強地震、海嘯預警系統的資料共享與科技合作。
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地震專家也與俄羅斯展開資訊互通,協助監測餘震走勢與評估潛在災害風險。專家建議,針對沿海地區人口密集且基礎設施老舊的社區,應加速推動耐震補強、建立多語言海嘯警報系統,並定期進行災害演練,提升全民應變能力。
這波俄羅斯遠東地區強震連發,不僅考驗當地的災防體系與社會韌性,也再次提醒全球,面對地球板塊運動的無常,人類雖無法阻止災難發生,卻能用科技、教育與團結降低損失。未來,隨著極端地震與海嘯威脅持續存在,國際社會必須持續投資於預警、建設與教育,才能在大自然的威力下,守護更多生命與家園。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