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螫蟲過敏指南

作者:謝心宇 發表:2025-07-31 04: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5年7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謝心宇編譯報導)沒有人喜歡被蜜蜂、黃蜂或大黃蜂叮咬,但對某些人而言,風險遠不只是短暫的腫脹、發炎與疼痛而已。

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過敏科醫師特洛伊・貝克(Troy Baker)說:「大多數情況下,腫脹不會超過手掌大小,這才算是正常反應。」

然而,對螫蟲(stinging insects)過敏則是嚴重得多的問題。貝克說:「美國有5%的人對螫蟲過敏,我們不知道人們為什麼會產生過敏反應,但當你被叮咬時,免疫系統會把它當成敵人,進而引發全身性的反應。」

他表示,多數人直到第一次發作時才知道自己過敏。他說:「這可能表現為全身出現蕁麻疹,或是叮咬部位以外也開始腫脹。更嚴重的是,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暈、眼花。極少數情況下,甚至會昏厥甚至死亡。」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因螫蟲叮咬致命的案例非常罕見。貝克說:「根據CDC的數據,每年平均僅約72人因叮咬身亡。」

當一個人第一次對螫蟲叮咬產生過敏反應時,應立即就醫。貝克說:「如果你已知自己對螫蟲過敏,務必隨身攜帶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也就是俗稱的EpiPen。」

EpiPen會將腎上腺素注射入肌肉中。他說:「該肌肉會迅速將腎上腺素分送至全身,約需三分鐘,速度比口服藥物快得多。」腎上腺素能增加心臟與大腦的血流,並對抗患者所經歷的過敏反應。

如何降低或消除過敏反應的風險

貝克表示,已有不同的免疫療法可幫助降低或消除過敏反應的風險。他說,未經治療者將來再次發作的機率為50%至70%,而治療後則可降至2%。貝克說:有一種快速療法為:「在一到兩天內進行多次注射,之後每月只需注射一次即可維持療效。」另一種較緩慢的脫敏療法為:「需要每週打針,持續四至六個月,之後也要每月回診一次,為期約五年。」

當然,最理想的方式還是避免被叮。貝克說:「若昆蟲靠近你,不要揮打牠,保持冷靜放鬆就好。避免穿著鮮豔的衣服、使用濃香水或乳液,因為那會吸引牠們。」

他提醒,戶外用餐時,像黃夾克蜂等螫蟲是會覓食的昆蟲,特別容易被甜味食物如水果與汽水吸引。他建議當你沒在喝飲料時,可以用餐巾紙蓋住杯口。

貝克警告說:「牠們可能爬進罐子裡,你卻沒察覺,結果一喝就被叮在嘴唇上。」



来源:【看中國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