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多個將成為真空爐組件的真空腔體,安放在美國稀土公司位於俄克拉荷馬州斯蒂爾沃特的工廠內。(圖片來源:Nick Oxford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正加緊努力削弱中國在稀土市場的壟斷地位,並推動建立一個獨立、價格更高的稀土定價體系,以刺激本土投資和供應鏈發展。儘管中國目前控制著全球約90%的稀土供應,其人為壓低的價格長期抑制了其他國家在稀土領域的投資熱情。
多年來,西方礦企一直呼籲建立一個獨立於中國的新定價系統,以增強競爭力。稀土元素由17種金屬組成,廣泛用於製造超強磁鐵,這些磁鐵是無人機、戰鬥機、電動車及風力渦輪機等戰略性設備的核心部件。
上週,美國國防部宣布,將以遠高於當前市場價的110美元/公斤,為美國唯一的稀土礦商MP Materials (MP.N) 提供價格保障。總部位於拉斯維加斯的MP公司表示,其位於德州的磁鐵工廠將於今年底開始商業化生產。這一價格保障約為當前中國市場價的兩倍,旨在保障國內生產的可持續性。
諮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董事總經理瑞安·卡斯蒂略(Ryan Castilloux)指出:「這一價格基準已成為新的行業重心,勢必推高全球稀土價格。」 他還表示,比利時化工公司索爾維(Solvay, SOLB.BR)等企業也可能間接受益。
MP公司計畫將其德州工廠的年產能由1000噸逐步提高到3000噸,並在未來建成第二家工廠,總年產能提升至1萬噸,相當於美國2024年磁鐵消費總量。但Adamas Intelligence提醒,另有3萬噸磁體作為成品進口至美國,這仍未計入統計。
Project Blue分析師戴維·梅里曼(David Merriman)指出,目前NdPr(釹鐵硼磁體原料)的市場價約為每公斤63美元,而新定價區間為75至105美元。儘管國防部設定了110美元的價格,尚不清楚工業企業是否會在更高價格下擴大投資。他指出:「非政府支持的工業客戶不太可能採取同樣的投資模式。」
大眾汽車(Volkswagen, VOWG.DE)對此不予置評,但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歡迎任何旨在增強關鍵材料供應鏈穩定性和多樣性的努力。」
回收成為稀土新戰場
除了礦產開採,稀土資源還可以通過回收穫得。CNBC報導,在中美圍繞關鍵金屬的地緣競爭中,電子垃圾(e-waste)回收成為新興突破口。電子廢棄物中不僅含有黃金、銅、鋁等金屬,也包括釹、鐠、鋱和鏑等稀土元素。這些元素對戰鬥機、電動工具和高科技設備至關重要。
嘉能可(Glencore)全球回收主管庫納爾·辛哈(Kunal Sinha)指出,直到最近,電子垃圾回收才被真正當作一種戰略性資源來源。「很多人仍然對電子垃圾的價值認識不足。」辛哈表示。嘉能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銅冶煉廠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回收電子垃圾,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同類設施之一。
回收正成為美國製造業原材料的關鍵來源。美國傳統上依賴從中國等國進口金屬原材料,而如今,關稅和貿易摩擦讓本土回收業更受關注。
行業組織「全球電子協會」(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主席約翰·米切爾(John Mitchell)表示:「美國大量進口電子產品,而這些產品含有寶貴金屬。高關稅可能反而成為推動美國加強回收的契機。」
儘管回收目前僅佔嘉能可近140億美元利潤的一小部分,但辛哈指出,公司高層給予回收業務極大關注。他補充說:「我們認識到,未來對金屬的巨大需求不可能只靠採礦來滿足,回收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美中競爭加劇,電子垃圾回收潛力巨大
《UNITAR》與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聯合報告稱,2022年全球電子垃圾達6200萬噸,比2010年增長82%,預計2030年將達8200萬噸。美國當年產生了近800萬噸電子垃圾,但僅有15%至20%被妥善回收,顯示出龐大的回收潛力。
市場研究機構IBISWorld預測,2024年美國電子垃圾回收行業營收將達28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8%。專業從事IT設備安全銷毀和金屬回收的企業,如Sims、Electronic Recyclers和Full Circle Electronics,正快速擴張以應對這一趨勢。
Full Circle首席執行官戴夫·戴利(Dave Daily)表示,他們看到大量企業因關稅政策提前更換設備,導致電子垃圾激增。該公司將舊設備拆解成幾十種材料,提煉稀土和金屬,再重新投入市場。
許多初創公司也開始圍繞稀土回收進行技術創新,以滿足本土製造商的需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在稀土磁體的開採、加工和精煉方面幾乎佔據了全球90%的市場份額。
隨著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今年4月,中國限制7種稀土及相關磁體出口作為對美關稅的反制,迫使福特汽車(Ford)因原料短缺關閉工廠。儘管6月中國恢復部分出口,但供應仍緊張。
美國正試圖迎頭趕上。在川普(特朗普)政府與MP公司達成入股協議之前,拜登政府也曾投入4500萬美元推動稀土供應鏈發展。
銅的緊缺同樣引發關注。7月初,川普總統宣布對銅進口加徵50%關稅後,銅價創下新高。由於新礦投產需時長達30年,美國對再生銅的需求迅速上升。
德國回收公司Wieland和Aurubis已開始在美國投資建廠。Aurubis首席執行官托拉夫·哈格(Toralf Haag)表示:「我們將在美國建造首個大型多金屬回收工廠,從而增強本土供應鏈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