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9」(HQ-9)(圖片來源:X帳號@nexta_tv)
【看中國2025年7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王君綜合報導)伊朗與以色列在12天的衝突暫告一段落之後,就迅速著手修復其防空戰力,在6月24日以伊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後,秘密接收了來自於中國的地對空飛彈(SAM)發射裝置,而引發外界高度警戒。此批軍備可能通過伊朗向中國出口石油來抵價,雙方藉此進一步鞏固不遭到西方制裁影響的軍貿和能源合作關係。
據《中東之眼》(Middle East Eye)報導指出,該批中國飛彈系統被認為可能包括了「紅旗-9」(HQ-9),其與伊朗原有的俄國製S-300防空系統能形成互補作用。儘管這些系統在對抗美製F-35等第五代戰機的能力上,仍然具有爭議,不過足以作為戰略威懾。外界認為,伊朗意在重建被以色列襲擊破壞的防空網,但同時也對中國軍事依賴更進一步加深了。
伊朗除了軍事動態之外,近期其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健康狀況也成為輿論的焦點。據伊朗國營通訊社《IRNA》報導,近日哈梅內伊出席了宗教活動,他參加伊瑪目霍梅尼宮所舉行的阿舒拉節之夜哀悼儀式,還使現場民眾掌聲雷動。這也是他近一個月來第一次親自公開露面,藉此來澄清外界對於其健康亮起紅燈,甚至死亡的各種謠言。此前,他曾經2度通過地堡預錄影片向全國發言,引發外界猜測。
在伊朗國內的民族主義與宗教狂熱氛圍升溫之際,其社會也出現極具有爭議的現象。雖然美方尚未證實相關的情報,但卻已在西方社會引發震撼。此舉不只象徵伊朗與美國之間關係的極度敵對,也反映出伊朗內部的某一些群體對「復仇」的支持態度。
❕Iran's Supreme Leader reappears in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in nearly a month — dispelling rumors of illness or death
— NEXTA (@nexta_tv) July 6, 2025
Ayatollah Ali Khamenei took part in a religious ceremony, according to Iran’s IRNA news agency. This marks his first public appearance in weeks — earlier,… https://t.co/fdKB57HsUL pic.twitter.com/z3oR9KnMjt
根據 X 帳號 @ClashReport 指出,伊朗網民已經開設了募資網站,來為涉嫌暗殺美國總統川普的「刺客」展開募款。(圖片來源:X帳號@ClashReport)
美聯社:中國影響力僅限「商業利益」
據美聯社報導,在以色列空襲伊朗之後,北京在表面上擺出了力挺盟友姿態,其高調譴責攻擊,甚至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外交部長王毅亦致電伊朗外長,但行動卻僅止於此。分析指出,中國並沒有提供任何的軍事援助、無人機零件或者緊急信貸,其所有反應皆是精心校準過的外交辭令,旨於安撫德黑蘭,同時又不想得罪沙烏地阿拉伯等其他的夥伴,以及要避免招來美國制裁。
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DD)的中國問題資深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則一針見血地指稱,北京的反應即是穩定的買石油,及加上儀式性的呼籲對話,其作為僅此而已。他說,這暴露出現今中國的波斯灣足跡,是商業性的,而並非戰備性的。一旦飛彈滿天飛之,北京所吹捧的「戰略夥伴關係」就會縮水成一紙聲明。
中國政府此種「口惠而實不至」策略,在於中國在中東地區巨大的經濟與能源利益。據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院長朱鋒分析稱,中東的動盪情勢,並不符合中國的商業利益和經濟安全,可說是北京「絕對不願看到」的。實際上,伊朗出口的石油中,大約有8至9成流向中國大陸,亦是維持其工業生產的命脈。所以,當伊朗國會揚言將封鎖荷莫茲海峽之時,中國外交部卻反而公開呼籲各方要為局勢降溫,以避免影響全球經濟。
蘭德公司(RAND)中國研究中心的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表示,北京於面對中東快速變化的複雜局勢,「既缺乏外交能力,更缺乏風險胃納」去介入。雖然伊朗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重要節點,同時也是抗衡美國的上海合作組織(SCO)的成員,不過北京的盤算已經遠比單純的結盟複雜。
紐約智庫「蘇凡中心」(The Soufan Center)分析報告總結指出,這場衝突揭示出北京對其夥伴的支持上,是受到一系列複雜利益的限制,其中包括避免得罪主要經濟夥伴,以及避免升高跟西方的緊張關係。而說到底,中國所想要的只有廉價的伊朗石油及「和平締造者」的媒體頭條,但卻希望是由華盛頓來承擔所有硬實力的風險。
北京與伊朗的「戰略」關係露出原形
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伊朗的主要支持方,尤其自從美國在2018年退出了伊朗核子協議(JCPOA)之後,北京就更進一步深化與德黑蘭之間的關係。
目前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當伊朗經濟因為嚴厲的國際制裁,而遭受重大打擊之際,中國的採購帶來了至關重要的救命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3年與時任的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會面之時,他形容兩國之間是一個「戰略」關係,且支持德黑蘭來對抗「霸凌」。
分析家認為,北京為了能夠確保於中東地區能有抗衡美國與以色列,以及波斯灣國家的力量,所以與伊朗保有密切關係是其主要工作。
近來中國尋求將自身塑造成為中東地區的調解者,除了促進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於2023年拉近關係外,北京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中,也擔當了比對手美國更中立的角色。
然而,自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馬斯」(Hamas)在加沙走廊(Gaza Strip)開戰之後,以伊朗為首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其他成員遭受打擊,其中包括敘利亞的前領導人阿塞德(Bashar Al-Assad)垮台;哈馬斯與黎巴嫩的真主黨(Hezbollah)對抗以色列戰況的惡化。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 Hub)的客座研究員陶文亞(Tuvia Gering)表示,中國方面推動讓伊朗核子協議復活,顯示北京試圖防止伊朗於區域所扮演的角色被徹底瓦解。
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中東和北非計畫的副研究員阿布杜(Ahmed Aboudouh)卻懷疑中國有如此影響力。他說,在以伊衝突之後,北京在中東的地位已經大受影響,因為中東的所有人皆了解到,中國方面幾乎沒有甚至完全無勢力,來於促進情勢降溫中扮演任何的角色。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