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 (圖片來源: 中央社圖fl11fl)
【看中國2025年5月24日訊】在賴清德執政一週年前後,民進黨在兩岸論述上被指有降溫跡象,此事引起馬英九一時的歡喜。他說注意到賴清德在兩岸談話上有些調整,亦釋出解決兩岸僵局的彈性與善意。
馬英九更意猶未盡,再提出三項建議,包括:1、承認「九二共識」,恢復兩岸往來;2、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尤其是臺灣人民抗擊日本的歷史;3、停止「大罷免」!
賴清德此刻不提兩岸關係,不是他在臺灣主權問題上準備修正立場,而是當前國際國內局勢,兩岸關係都不是焦點。兩岸關係的話題就那麼多,說來說去也就是那些話,民進黨的立場早已相當清晰,中共的文攻武嚇用心也路人皆知,兩岸不可能在現有條件下展開和平談判,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爆發戰爭,這都是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明白的事理。
中共當然希望中臺之間不斷爆發統獨爭議,這樣才有利於他利用輿論施加壓力,也有利於煽動大陸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共永遠拿統一來說事,臺灣就要跟著中共的挑唆撩撥去作回應,雙方你來我往,劍拔弩張,那就正中中共下懷。他們又可以掌控輿論導向,製造緊張氣氛,施加政治軍事壓力,讓臺灣政府與人民更焦慮不安。
當前民進黨執政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一是美臺之間的貿易談判,二是發展與西方民主國家的外交關係,三是多買先進武器及自主研發潛艦導彈提高防衛能力,四是清理內部的媚共勢力,五是支持民間大罷免取回立法院多數席位。與這些問題比較起來,兩岸關係都是老生常談,何必多費唇舌,自亂陣腳?
民進黨大可不必跟隨中共的指揮棒去轉,兩岸關係的基本因素都在,眼下也沒有解決辦法,中共想怎麼樣,臺灣人早就耳熟能詳,臺灣想怎麼樣,全世界也都明白,那不如以不變應萬變,專注眼下的內外事務,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馬英九將賴清德的這種處置手法,視作民進黨準備調整兩岸關係路線的先兆,這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同時勢之下做不同的事情,以靈活手腕處理複雜萬變的政務,這是執政者的基本功之一。重要的不是外部環境發生什麼變化,因為變化永遠都在,重要的是自己的立心要定,意志要堅強,要高瞻遠矚,要以民意為皈歸。
馬英九看到賴清德說法有變,以為執到寶,即刻要跳出來自證英明,其實恰恰暴露他低層次的政治見識。當年藍白兩黨辟室密談欲組藍白聯盟參選,國民黨以五人之眾圍攻柯文哲一人,結果柯文哲守不住底線,被迫簽下城下之盟。
當與會各人出來見傳媒時,馬英九得意洋洋問柯文哲:你沒想到有這樣的結果吧?柯文哲尷尬答道,不知道。其時馬英九以為成竹在胸,一手扭轉乾坤,藍白兩黨穩坐江山,不料民眾黨當晚翻枱,馬英九又空歡喜一場。
一個有內涵和定力的政治領袖,不會在要害關頭流露如此輕薄的個人情緒,也證明在他內心,對藍白合作並沒有深沉思考,也沒有長期經營之念,只看重一時的利害得失。
賴清德並未打算調整兩岸關係,只不過不想陷入中共文攻武嚇的論述圈套而失去主動,馬英九以為民進黨政治立場發生動搖,因此沾沾自喜,此人之政治見識,只有小學生水平。至於他提出來的三項建議,更不值一哂。
「九二共識」是什麼東西?中共的「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的「一中各表」是中共表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表述為中華民國,「一中各表」即是中共深惡痛絕的「兩個中國」。既然各有說法,又何來「共識」?馬英九有基本的思維邏輯嗎?
其次,紀念抗戰八十週年,當然是紀念在蔣介石領導下,全國軍民在中國土地上抗擊日本侵略者,馬英九為什麼要將重點放在臺灣人抗日問題上?拆穿了,無非是要衝淡國民黨領導全國抗日的豐功偉績,將全國抗日的論述留給中共。
至於停止大罷免更是可笑。大罷免發展到今日,國民黨三十席立委危乎哉,現在只差臨門一腳,馬英九卻指望臺灣人民會放棄?大罷免是臺灣民眾的事,不是民進黨想放棄就可以放棄的,這都是政治初階的認識,馬英九之淺薄與胡混,於此可見一斑。
假假地,馬英九都做過中華民國總統,一個總統怎麼可以對時勢如此無知,思想如此淺薄?國民黨今日之敗像,與李登輝之後國民黨領袖一代不如一代有關,也與不立足於人民利益,只求一黨之私的狹隘理念有關。
(文章由作者授權轉載自顏純鉤facebook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