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住手!身體這部位太「乾淨」反而傷身(組圖)


身體部位
快住手!身體這部位太「乾淨」反而傷身。圖為肚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愛乾淨,但適度清潔有助健康,但過度清潔可能適得其反。身體有五個不宜過度清潔的部位,你知道相關的正確清理方法嗎?

1.鼻孔

鼻屎是鼻腔黏液、灰塵、細菌及免疫細胞的混合物,適量存在屬正常現象,有助於阻擋外界異物。過度挖鼻孔可能損傷鼻黏膜和鼻毛,降低防禦功能,甚至引發鼻腔出血或感染。嚴重時,細菌可能經面部三角區的靜脈進入顱內,導致危險的感染,如海綿竇炎。

正確清理方法:每天清理1~2次,用濕紙巾或手帕輕擦鼻孔;鼻炎患者可用洗鼻器。挖鼻前需洗手,確保指甲不過長,動作輕柔。

2.耳朵

耳屎(耵聹)由外耳道皮膚腺體分泌,含油脂、灰塵和皮屑,能潤滑保濕、阻擋異物並防噪。正常情況下,耳屎會隨說話、咀嚼等活動自行脫落。過度掏耳朵可能導致外耳道發炎或耳屎推向深處,形成耵聹栓塞。

正確清理方法:避免頻繁掏耳朵。若耳朵癢,可用消毒棉簽或矽膠挖耳杓輕擦耳廓,朝下抖落耳屎。若耳屎影響聽力,應就醫由專業醫生清理。

3.肚臍

肚臍是出生後臍帶癒合形成的疤痕,易藏污垢,但這些污垢通常無害。過度摳挖可能損傷皮膚,導致細菌感染或臍炎。

正確清理方法:若有異味,可用棉簽蘸溫水或硼酸洗液輕擦,保持乾燥,避免用力。

洗澡
掌握正確清潔方法,輕柔對待身體,才能真正保護健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4.皮膚

皮膚表面有皮脂膜和角質層形成的屏障,保護皮膚並鎖住水分。過度清潔,如頻繁洗臉、使用強效洗面乳或用力搓澡,會損傷皮膚屏障,導致乾燥、發紅或細紋,甚至提早下垂。

正確清理方法:每天早晚洗臉一次,油性皮膚晚上用洗面乳,幹性皮膚用清水即可,輕柔揉搓。洗澡水溫控制在38~40℃,時間不超過15分鐘,避免強效沐浴露或去角質產品。

5.私處

女性陰道內的菌群在乳酸桿菌、雌激素和pH值調節下保持平衡。過度使用洗液沖洗陰道會破壞菌群平衡,增加細菌性陰道炎、過敏性陰道炎等風險,甚至可能引發盆腔炎或提高宮頸癌風險。

正確清理方法:每天用溫水從前往後輕洗外陰,避免沖洗陰道內部。如有異常,應就醫檢查並接受正規治療。

身體上容易忽略的2個清潔部位

頭皮:頭皮易出油、堆積角質,清潔不到位可能引發脫髮。洗頭時用指腹按摩頭皮,順著頭髮沖水。

舌頭:舌苔積聚細菌,刷舌頭可去除75%的揮發性硫化物,促進口腔健康。用軟毛牙刷輕刷舌頭,從裡往外清理。



責任編輯:牛蘭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