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今天對外發表上任週年談話(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5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賴清德施政滿意度為45.7%、不滿意度為37.4%。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不滿意度大幅減少,暗示民怨明顯減少;值得注意的是,沒意見及不知道者上漲8.4個百分點,代表賴清德能遠離執政困境,並非因為支持者擴增,而是不支持者大量轉為觀望。他表示,賴總統聲望穩定維持在中高檔,無大起大落現象,還位算受人民肯定和歡迎的總統。
綜合台媒報導,總統賴清德今天上任滿一週年,各家民調紛紛出爐。台灣民意基金會上午發布5月民調報告,主題為「賴清德總統就職一週年」,這是該基金會成立以來,第104次每月例行重大議題民調。
這次民調有問及,「賴清德總統上任即將屆滿一週年,一般說來,您贊同或不贊同他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包括重要人事安排與政策?」調查結果顯示,有16.4%民眾非常贊同、29.3%民眾還算贊同、19.8%民眾不太贊同、17.6%民眾一點也不贊同、11.9%民眾沒意見、5%民眾不知道或拒答。
對此,游盈隆分析,這項民調結果發現傳達了一個清楚的訊息,那就是,賴清德總統上任一年,仍獲得多數人民支持,聲望維持在中等程度。
游盈隆說明,跟上個月相比,賴清德聲望並無基本改變,僅略減0.2個百分點;但同時間,不贊同賴執政表現者卻大幅減少8.7個百分點,顯示民怨明顯減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沒有意見及不知道的民眾卻上揚了8.4個百分點,不表態的人忽然增多。贊同賴的人比不贊同賴的人多了8.3個百分點,代表賴清德已經遠離執政困境,重獲多數民眾的擁戴。不過,根本原因並不是賴總統的支持者擴增,而是不支持者大量轉為趨向觀望、不表態,這是有趣的轉變。至於箇中原因為何,值得推敲。
從長期趨勢來看,賴總統的聲望則下降至45.7%,創下去年520上任以來的第二低紀錄;同時,賴總統連續兩個月聲望維持於四成六左右,也是過去一年來較低潮時刻。更準確來說,賴總統過去的平均聲望為48.4%,上任一年的聲望則是45.7%,低於全年平均值2.7個百分點。
賴清德就職一年,大多數時間維持在四成八中高檔狀態;賴聲望最高的時候是剛就職時的58%,聲望最低的時候則是上任半年時42.8%,當時主要是因為社會對於所謂「國會改革法案」期望甚深,當憲法法庭宣布「國會改革法案」違憲時,引發社會強烈反彈所致,同時間宣告賴總統的蜜月期結束了。
游盈隆說,整體而言,賴清德總統上任一年,除短暫時間外,絕大多數時間擁有多數人民支持,聲望穩定維持在中高檔,並沒有大起大落的現象,是一位還算受人民肯定及歡迎的總統。
本次民調的訪問時間為2025年5月12至14日,共三天,訪問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20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包括70%市話及30%手機。有效樣本有1080人,包括市話756人及手機324人。
根據聯合報於5月12至15日晚間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有五成三民眾不滿意賴總統的施政表現,滿意民眾僅三成七,不滿意度為台灣5位民選總統就職周年最高者。
該調查發現,賴清德總統執政一年來,民眾對於賴總統的表現以負面評價居多,僅三成七的民眾表示滿意,五成三的民眾不滿意,另有一成的民眾沒有意見。
其中,國民黨及民眾黨的支持者都有逾九成不滿意賴總統的表現,中立民眾也以負面評價居多,不滿意有五成,滿意則為三成四;民進黨支持者則多數支持賴總統的施政,八成六民眾滿意,百分之九的民眾不滿意。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19日接受Yahoo TV《風向台灣》專訪時,針對賴總統執政一週年民調出現逆勢上揚現象進行分析。
林濁水指出,賴清德執政滿一週年的滿意度有45%,跟陳水扁的39%、馬英九的41%及蔡英文的28%同期相比,表現出色。更重要的是,賴清德的支持度「維持了這個好幾個月持續上升」,打破總統當選後民調必定下滑的慣性。
談及原因何在,林濁水指出,「賴17條」是關鍵轉折點。自賴清德宣布17條後,因戰略清晰且維護台灣主權的路線相當明朗;賴清德「逐漸走出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的時候,他的支援度是上升的。」
林濁水進一步分析,這種路線轉變跟蔡英文任內的變化類似,但方向更加明確。「蔡總統是2019才變成辣台妹」,此形象讓她支持度回升,並贏得2020年大選,但後續因她特別強調維持現狀是主要目標,導致2022年地方選舉失利。
談及賴清德民調上升的深層原因,林濁水認為,關鍵在於台灣社會對統獨問題態度的轉變。「關鍵就是那個台灣意識的上升,獨立支持者上升,維持現狀的下降。」他進一步解釋,雖然目前民眾大多選擇維持現狀,但在未來展望上,「如果問的是未來的可能性的話,維持現狀就大幅減少。」
林濁水認為,民眾對維持現狀信心下降有兩項原因,一個是認為現狀是不可能維持的;第二是維持現狀的地方都是悲慘的地方。他以烏克蘭為案例,直言「不統不獨之所在,就是災難之所在」,即處在不統不獨的狀況,是危險的,「這個大家都知道。」
林濁水指出,台灣跟其他民主國家不同,「統獨是台灣的政治的主要矛盾,這是世界各國所沒有的。」並強調,「你國家領導人就要領導大家去面對這個問題。」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戰爭前,因態度不明晰,支持度超低,但他在戰爭爆發後,展現維護主權的決心後,支持度就開始飛升。
林濁水強調,總統面對主權問題的立場會直接影響民意走向,若台灣總統以獨立作為一個追求目標,那麼想要維持現狀的人會減少,獨立的人會上升,這種情形將有利於獨派的總統。
不過,他認為,賴清德政府面臨了重大挑戰。他指出,賴總統靠著主權立場,獲得社會支持,但沒有辦法在憲政立場獲得支持;賴清德必須同時在民主憲政及主權立場兩方面上都獲得進展。
分析賴清德上任一週年的民調表現,林濁水重申,「賴總統靠著主權立場獲得社會支持,這是民調上升的主要因素。」他指出,賴清德在主權議題上採取了戰略清晰的立場,成功得到民眾認同,打破過去總統就職一週年民調普遍下滑之趨勢。如果賴清德在憲政立場有所推進,其支持度有望上漲。
林濁水認為,現在賴清德政府面臨的不僅僅是大罷免攻防,更是帶領台灣邁向更加成熟民主憲政的歷史機遇。他也強調,處理政治紛爭是短期任務,推動健全的憲政改革才是能夠真正解決台灣民主制度的根本問題,為台灣政治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