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求職者在安徽合肥排隊參加招聘會。(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5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共已停止公佈各類官方統計數據,無論是失業率、火化數據、外資流入、醬油產量等全都消聲匿跡了。專家認為,這是中共不希望外界看出它正面臨困境而採取的辦法,殊不知另類數據卻暴露了中國經濟糟糕的真相。
日前,《華爾街日報》以「中國經濟到底有多糟?答案所需數據正在消失」為題報導,指中共當局已停止發布數百項曾被研究人員和投資者使用的與中國經濟相關的數據。其中包括土地出讓、外國投資、失業率、火化數據、商業信心指數、醬油產量報告等。
報導列舉了與中國經濟相關的一些數據先後消失的例子:
自2021年5月起,中共官方就停止公布醬油產量數據,至今未恢復,而且官方的大豆產量數據也消失了。
2022年,中國土地出讓收入驟降48%,這對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來說成了大問題,而該數據在2023年初消失了。
2022年底,中共結束「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後,就停止發布全國火化數據。
2023年8月,有關部門宣布將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數據,稱需要重新評估該指標的計算方法。
2024年4月,在中國經濟持續疲軟導致股市搖搖欲墜且外資出逃之際,上海和深圳兩大證券交易所突然宣布,將停止發布海外資金流入和流出的實時數據。
報導稱,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提出了一種衡量中國經濟成長的替代方法,即分析進口數據等數字,理由是貿易數據公布頻繁且難以偽造,而且中國的貿易夥伴也會公布這些數據。他們以此評估,2024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只有3.7%。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使用另一種方法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同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只有2.4%。
中共公佈的GDP數據不可信
5月5日,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接受了福克斯商業頻道採訪。他在回應中國經濟數據消失的問題時說,中共政權「不想讓我們知道發生了什麼」,「而且他們將繼續限制向我們提供信息」。他補充道,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幾年了。
此外,章家敦指出,中共官方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不可信。他說:「我們看到大量證據表明,他們第一季度5.4%的增長報告不可能是真的。現在,正如川普總統所說,中國經濟在萎縮。我們從3月和2月的(消費者)價格數據中看到了這一點。我們也從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中看到了這一點。4月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清楚地表明工廠活動在下降。」
他也在X平台上發文表示:「中國(中共)政權正在抹殺數據。想知道比如說醬油產量嗎?祝你好運。(這表明)中共已經走投無路了。」
「中國經濟萎縮在第一季度顯而易見。現在,下行勢頭正在加速。該政權可以阻止下滑,但由於意識形態和政治原因,它拒絕採取必要措施。因此,預計經濟暴跌將持續,緊急措施將失敗。」
法國上訴法院律師陶景洲去年11月投書《金融時報》稱,許多觀察人士懷疑過去幾年的中共官方GDP數據被誇大了。中共地方官員認為,達到GDP目標不僅是保住飯碗,也是獲得晉升的必要條件。
其實,就連中共官員自己都不相信其公佈的GDP數據。2007年,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就曾告訴美國駐華大使,中國的GDP只是個「參考數」,他以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新增銀行貸款等數字做為評估依據,此後被外界戲稱為「克強指數」。
2023年12月,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曾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實際增長「可能只有2%」,隨後遭當局禁言。
學者們轉向「替代指標」來了解經濟情況
由於近年來中共停止發布原本對外開放的經濟與社會數據,為了解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學者們開始轉向其他「替代指標」,例如:衛星夜光地圖、水泥銷售量、健身房及美容院倒閉的新聞等。
有人表示,通過統計健身房和美容院老闆突然關門、捲走會員費跑路的新聞報導數量來評估中國服務業的健康狀況,比看GDP數據準確得多。
2021年,中共通過的「數據出境管控法」使外資難以獲得企業註冊、土地拍賣等基礎資訊。有些經濟學者每週末跨境到深圳,只為手動下載相關數據。
對中共而言,在經濟動盪、人心思變、內外交困之際,隱藏這些數據成了一種應對方法。不少專家指出,其實這種鴕鳥政策除了能暫時讓統治階層眼不見心不煩之外,只能進一步加速中共的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