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幸運拍下罕見的活體。(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地球最偏遠的南極海域,深藍之下600公尺的暮光區,一隻宛如玻璃雕塑的透明生物悄然掠過鏡頭。這段畫面,拍攝於2025年3月,由紐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凱特·博爾斯塔德博士率領的深海探索團隊所錄下,成為人類首次捕捉到活體巨型烏賊的珍貴記錄。
這段畫面出現在南桑威奇群島附近,是由施密特海洋研究所操作的「SuBastian」潛水器所拍攝。當時,博爾斯塔德博士並未在現場第一時間認出這個深海來客,而是在回顧影像時驚覺其特殊性。她說:「我們很快就意識到我們看到了什麼。我一看到這段視頻,就知道我們很有可能拍攝了一隻幼年大王烏賊。」
這種名為大王酸漿魷的生物,是目前已知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成熟個體可達6至7公尺長,擁有比籃球還大的雙眼,這是動物界目前紀錄中最大的眼睛。這種神祕物種的最早紀錄可追溯至1925年,當時人們在一隻抹香鯨的胃中發現其觸手殘片。此後,人類僅能從死屍或殘骸中拼湊出牠的輪廓,從未在自然狀態下見過活體,直到今天。據推測,巨型烏賊平時棲息於南極更深的海域,並以對環境變化極度敏感而聞名。任何小小的干擾都可能使其迅速逃逸,尤其是來自其天敵抹香鯨的威脅。
此次現身的個體被判斷為幼年,出現在600公尺深處,這比成年大王烏賊預期的棲息深度略淺。其幾乎透明的身體,極可能具有偽裝功能,幫助牠在暮光區中避開掠食者的覬覦。能夠目擊這樣的生物,得力於最新的深海科技——「SuBastian」潛水器,它屬於日本Nekton基金會的海洋普查計畫,該計畫致力於發掘地球上未知的深海物種。透過即時影像傳輸系統,來自全球的科學家與觀眾,得以同步窺見這片神秘海域的生命景象。博爾斯塔德說:「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現在可以從世界任何地方參與深海探索。」此次發現不只是科學突破,也可能成為推動海洋保育與深海政策制定的關鍵契機。專家指出,這類珍稀生物的直接觀察結果,未來或將影響深海採礦及人類活動的規範。
這次與巨型烏賊的相遇,對博爾斯塔德來說,是充滿希望的開端。「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一隻長大的巨型烏賊,生活在它真正屬於的環境,南極深海中。」她補充說,第一次看到那隻幼年個體時,「牠看起來就像一個微型玻璃雕塑。令人著迷。」
在深不見底的南極之海,人類首度以影像之眼,與傳說中的深海巨獸正面相遇。這不只是一次科學的記錄,更像是一場通往未知世界的邀請。
相關影片連結:點此
責任編輯:水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