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大樓(圖片來源:J. David Ake/Getty Images)
被媒體(The Sunday Times)譽為秘密機構非官方歷史學家的韋斯特(NIGEL WEST)將出版新書:《中國間諜:北京的間諜攻勢》(China’s Spies:Beijing’s Espionage Offensive)。作者一如過去所專精,再次揭露中國對美國的間諜工作,只是這回是從以往大家熟知共諜遊走的商業、學術領域,轉而聚焦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作者認為,這表示中國國家安全部(MSS)的對美滲透模式已出現根本性變化(一路走向進攻型間諜:Espionage Offensive)。
中國間諜滲透美國早是公開的秘密,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20年報告,在當時總計近5000起的反間諜案中,就有約莫一半是和中國有關。只是過去以來,中國間諜活動主要集中在監視中國海外異議人士、西藏和台獨份子,乃至維吾爾人和法輪功信徒,且傾向招募華裔,並對直接蒐集當地國政治情報較為迴避;另外就是有具解放軍背景的間諜,會從事竊取商業技術,再將情報提供給其他公司以賺取金錢的案例。而「商業間諜」之後再有進階,例如他們還曾透過在地職員竊取核武試爆數據,又或者偽裝成遊客偷拍軍事重地。
2019年,當相繼有中央情報局官員Ron Rockwell Hansen、Jerry Chun Shing Lee被控向中國傳遞機敏資料,分別被判處10年、19年監禁,則透露了中國對美情報工作,恐怕早從商業、學術、監視海外異議人士,轉而侵入美國國家情報核心。過去因為共諜「量」的驚人引人側目,如今這一質變更讓人不得不心生警惕,因為這無疑說明瞭中國要在美國本土進行破壞,已非遙不可及。
今天之前,為什麼儘管中國對美國的挑戰日益嚴峻,美國國安系統仍視俄羅斯為首要威脅,很大原因,即在俄羅斯對美國的滲透工作,幾達有能力操控社會暴動、破壞基礎設施,甚至可針對特定對象密謀暗殺的程度,那麼,中國起步(時序上正是自習近平領導中國開始)並成功滲透CIA,對美國國土安全的衝擊,便是急起直追俄羅斯了。
本世紀初,美國智庫CSIS曾對中國在美的間諜活動有過一系列分析。一來,間諜活動的增加,顯示中共對美政策的敵對性不斷升高,二者,除傳統上在當地招募「特工」,中國也愈來愈青睞駭客攻擊,不只如此,在其慣用的非常規手法中,最常見的就是在特定軍事設施周邊購置房產。根據CSIS對當時中國間諜數量和背景的分析,得出數據如下:49%的事件直接涉及中國軍方或政府僱員;41%為中國公民(間諜活動參與者);10%為中國官員在美國招募的美國人;46%的事件涉及網路間諜活動;54%的事件是為獲取商業技術;29%的事件是為取得軍事技術;17%的事件旨在獲取有關美國民間機構或政客的資訊。CSIS之所以研究這些模式,用意無非藉此辨識它背後的意圖。
那麼,美國人怎麼可能不問今天中國如此積極滲透CIA要做什麼?以及滲透後能做什麼?可以想見,其後隱含的國安危機,當然更勝過去的商業、學術、駭客入侵,甚而直達俄羅斯、伊朗間諜的危險程度。這也是韋斯特出版《中國間諜:北京的間諜攻勢》特別提到的,中國儘管因南海擴張、對香港政治打壓、對澳洲貿易對抗,在外交上顯得咄咄逼人,實則它對美國真正的威脅,還在於那未被端上臺前的隱密層面──間諜活動。韋斯特更認為,美國政府將美中關係視為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關鍵就在「中國隱形的間諜活動」已成為近年來最嚴重的事態發展之一。
近日,臺北地檢署在偵辦共諜案時,約談了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擔任外長時期的助理何仁傑,北檢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雖詳情待查,但這已顯露中共對臺滲透的著力(另有民進黨民主學院前副主任邱世元及新北市議員李余典前特助黃取榮疑涉共諜案),不只在量的增加、面的廣泛,亦如同美國的境遇,也有來自「質」的變化。
而這一間諜「質變」的過患,除了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問題,「間諜活動」更會經常同步對民主國家帶來結構性的破壞,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民主國家可以在任何其他國家的「隱藏監控」下保持良好發展。如果美國人對能否阻絕中國不斷擴張、深入的間諜行動感到擔憂,「何仁傑等案」對臺灣來說,自然也不能小看。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