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的惡人和不拜佛的好人:佛會保佑哪個?(圖)

作者:千帆 發表:2025-04-15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拜佛的惡人和不拜佛的好人:佛會保佑哪個?
只有用實際行動去實踐佛法才是真修者。(圖片來源:Adobe Stick)

一個虔誠拜佛但壞事幹盡的人和一個從不拜佛但做善事的人,佛陀會保佑誰呢?今天我們用佛經中的一個小故事來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在佛陀還在世間生活的那個時期,舍衛國有兩個人,其中一個叫善生,他每天都雷打不動地唸經,又是供奉香花又是虔誠叩拜,但是他非常貪圖錢財,甚至不擇手段斂財,還幹些偷雞摸狗的事。他心裡想我每天這麼虔誠地禮佛,佛陀肯定能保佑我的。就好像只要虔誠拜佛,做什麼壞事都可以被原諒,佛陀還能保佑他發大財。

另一個人叫惡生,他從不唸經文,也不點香燭,但他為人正直,是個熱心腸特別喜歡幫助別人的人,他說每天的生活就是修行,幹嘛非得用行動和形式來表達呢?有一天善生看到有人掉河裡了,心想救人哪有禮佛重要?我急著趕路去禮佛呢,而惡生則毫不猶豫跳進河裡救人,但洶湧的河水把惡生捲走了。

大家對這件事議論紛紛,有的說惡生從不禮佛,這下遭報應了,也有的人說,畢竟他是為了救人啊。這時正逢佛陀帶著阿難等弟子在城中化緣,阿難聽到這事,忍不住問,師尊,一個天天禮佛卻做惡事,另一個從不禮佛卻幹好事,您到底會保佑誰呢?眾弟子聽到這個問題一下來了精神,期待著佛陀的回答。

佛陀望著眾弟子說,阿難啊,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口中經常念叨著醫生的名字,可不按醫生的囑咐服藥,另一個人呢,從不把醫生掛在嘴邊,但卻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調養身體,你說說,這兩個人誰能把病治好呢?阿難低下頭思索了一會兒回答到,那肯定是後者能治好病啊,光念叨醫生的名字有啥用,得好好聽醫生的話,好好調養好好吃藥才行。

佛陀聽了,滿意地點點頭說,修行其實也是這個道理,禮佛拜佛這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罷了。要是一個人不能從內心生起慈悲之心,不用用實際行動去做對眾生有益的事,那就算他每天不停地禮拜,一點用也沒有。反過來,就算有的人從不拜佛,但他心裡一直存著善念,行為上利益眾生,那他其實就是在修行佛法啊。

這時一個長者匆忙趕來說,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惡生沒有死,被下游的一個漁民救起來了。眾弟子望著佛陀問,師尊,是否是您保佑了惡生?佛陀的眼光變得深邃,緩緩說道,外相如草芽,內心如種子,草芽就算長得再茂盛,要是沒有種子,到最後還是會枯萎的。

說完佛陀望著大家語氣變得鄭重繼續說道,我觀察世間修行的人,大致可以分成六種,第一種人,嘴裡不停念佛號但心裡全是惡念,他們表面上看起來特別虔誠,但心裡充滿了貪嗔痴三毒,他們的言行和佛法倡導的完全背道而馳。這就好比有人嘴上說要讓水變清澈,但手不停搗著污泥,怎麼可能看到清澈的倒影呢?他的行為和內心的想法完全矛盾,不是真正的修行。

第二種人只想著通過拜佛得到神通利益,卻從不考慮解脫的大事,他們去拜佛,心裡想的卻是世俗的東西,比如希望通過拜佛獲得財富,讓自己大富大貴,或者想求長壽,再不然就是想消災避難,他們從不思考生死輪迴這種根本性的問題。他們的這種禮拜,說白了就是一種世俗的交易,拿自己的禮拜和佛做交易,想要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可這和佛法的真諦相差十萬八千里。

第三種人太過於執著形式,卻忽略了佛法的實質,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禮拜的形式上,供品要買得多豐盛,唸經要達到多少遍,拜佛的姿勢要多標準,他們覺得只要把這些形式做好了就是在修行佛法了。可他們卻完全忽略了佛法的核心——明心見性,了悟自己的真實本性,這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了,他只知道盯著藥瓶的包裝看,覺得藥瓶好看病就能好,卻死活不願意服藥,你們說這樣怎麼可能把病治好呢?

第四種人打著佛的旗號實際上是為了謀取自己的私利,甚至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他們利用大家對佛法的信仰,幹一些騙人的勾當,有的到處去騙取錢財,有的謀取名利,到處宣揚自己和佛有什麼特殊關係,抬高自己的身價,甚至還有更過分的,藉著佛法的名義去做害人的事情,這樣的人,他們的行為是對佛法的褻瀆,不但不會得到佛陀的加持,反而會因為自己做的這些壞事種下惡因,以後肯定會得到惡果。

第五種人對經典倒是瞭解得很多,說起佛法來頭頭是道,可就是不把這些道理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比如他們明白忍辱的重要性,但是稍微聽到不好聽的,就馬上大發雷霆,根本忍不了。這樣的人就像是把美食的配方背得滾瓜爛熟,可就是從來不下廚去烹飪,他只是知道理論不去實踐,永遠體會不到佛法帶來的真正的好處。

第六種人特別傲慢自大,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他們每天也在拜佛,但從不想通過修行讓自己變得更好,這種人就好比在銅牆鐵壁上種花,不管怎麼努力,花也種不活,因為他的內心沒有給佛法生長的空間。

眾人聽了佛陀的這番講解,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大家都在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犯以上六種錯誤,過了一會兒,一個老者問道,師尊,到底哪種人能得到佛陀的加持呢?佛陀溫和地說,能得到加持的人首先內心真誠,對佛,法,僧三寶要有信心,不能有絲毫懷疑;其次要明白因果的道理;再者要精進不懈怠,不但要努力學習佛法還要把佛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身體力行地去實踐,心裡要充滿慈悲,不能光想著自己解脫,還要讓眾生離苦得樂,這樣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每天拜佛,他已經在實踐佛所行的道路,做著佛所做的事了,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會得到佛法的護佑,

阿難聽到這裡說,我明白了,禮佛只是修行的一種形式,真正的修行在於內心的覺悟,還有平日裡的行為表現。佛陀看著阿難,點點頭說正是如此啊,佛法就像那廣闊無邊的大海,不會拒絕任何一條河流匯入其中,佛心就像一面明亮的鏡子,它只照見人心的本質,不會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所以大家不要執著於是否禮佛這樣的形式,而應該多關注自己的內心是否清靜,行為是否在利益他人。在場的眾人包括善生聽了這番話深受啟發,真正明白了拜佛的意義。

善生特別慚愧,認識到了自己以前的錯誤,從那以後他痛改前非,不但繼續禮佛,他開始實實在在地去行善積德,不再幹那些偷雞摸狗的事了,慢慢地他發現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安寧,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從自己內心深處來的。

而那個被救起來的惡生後來也聽聞到了佛陀的教誨,明白了形式和本質的關係,從那以後他開始認真學習佛法,更深入地瞭解佛法的智慧,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自己一直以來的善舉,後來他成為佛陀的忠實弟子,但他始終牢記著,真正的修行不在外在形式,而在於內心的覺悟以及行為的善惡。

最後佛陀告訴大家,真正的拜佛不是簡單地在佛像前磕幾個頭,而是用實際行動去實踐佛法的智慧。真正的菩提不是在遠離塵世的地方尋找,而是在這充滿煩惱的世間修出一顆清靜的心,不管那個拜佛作惡的人還是那個不拜佛行善的人,最終都要回歸到修心的這個本質上來,因果報應絲毫不差,修行的關鍵就在我們心裡,只有實實在在地去行善積德,才是與佛最近的距離,才能真正領悟佛法的真諦,得到佛的護佑。



責任編輯:申思茗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