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圖片來源:Pexel)
【看中國2025年4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採訪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推高至145%,並揚言可能飆至400%,美中貿易戰不僅是一場經濟博弈,更是一場重塑世界秩序的豪賭:美國能否重奪主導權?北京會否鋌而走險挑起臺海衝突?從盟友的妥協到對手的硬抗,國際社會在這場風暴中分化加劇。時評人馮志強直言,這是“沒有硝煙的戰爭”,臺海戰爭風險不容忽視,其影響或將超越真實戰場,牽動每個人的未來。
川普的貿易新秩序:從“冤大頭”到對賭策略
時評人馮志強指出,川普的貿易政策並非單純的保護主義,而是試圖建立一個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全新全球貿易秩序。他認為,過去數十年,美國承擔了過重的國際責任,卻未獲得相應回報,甚至被盟友與對手利用。川普的政策旨在改變這一局面,將美國從“冤大頭”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馮志強表示:“川普看似瘋狂,實則有其邏輯。他讓其他國家排隊與白宮談判,給予90天的緩衝期,實際上是將壓力集中在中國身上,形成一場高明的對賭。”
市場數據顯示,自4月初關稅政策調整以來,全球股市劇烈波動,道瓊斯指數一度下跌3.2%,中國滬深300指數重挫5.7%,而亞洲其他市場如日經225和恒生指數分別下跌2.1%和4.8%。與此同時,部分國家迅速調整策略以應對美國政策。越南總理公開表示,願與美國展開雙邊貿易談判,承諾限制中國商品通過越南轉口美國。歐盟貿易專員則宣布,將在未來30天內與美國商討一份臨時協議,確保歐盟商品維持低關稅待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更是在白宮會晤川普時承諾,實現與美國的貿易平衡,強調不會成為美國的負擔。這些舉動顯示,許多國家選擇與美國合作以緩解關稅壓力。
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採取妥協姿態。加拿大總理卡尼公開批評美國的關稅政策,稱其“損害全球貿易自由”,並試圖通過煽動國內民粹主義鞏固支持率。馮志強對此表示不屑,認為卡尼的做法是“綁架民意”,缺乏長遠眼光,與川普的戰略高度相比顯得短視。他說:“卡尼試圖用民族主義情緒爭取選票,卻無力與美國真正對抗,這種做法只會讓加拿大在國際舞台上更加被動。”
中方的應對困境:經濟壓力與臺海風險
對於中方如何應對美方的高關稅壓力,馮志強預測,北京可能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但每條路都充滿風險。他分析,中南海可能試圖開拓替代市場,加大對東南亞、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推廣,但這些市場的消費能力有限,難以彌補美國市場的巨大缺口。此外,中國可能通過貶值人民幣或增加國內補貼來緩解出口企業的壓力,但這可能引發通貨膨脹、資本外流以及民眾不滿情緒的上升。
他特別提到外界關注的臺海局勢,認為若經濟壓力導致內部不穩定,中共可能試圖通過外部衝突轉移國內矛盾。“歷史上,經濟危機往往伴隨政治冒險。臺海戰爭的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當中南海感到走投無路時,狗急跳牆的心態可能促使其採取軍事挑釁,比如對臺灣進行局部衝突或軍事演習,以凝聚國內支持。”他表示。
然而,馮志強強調,發動戰爭的代價極高,且成功的可能性存疑。他指出,現代戰爭更傾向於精準打擊而非大規模地面衝突,西方國家已在中東地區多次展示“定點清除”的能力。對臺灣動武不僅可能引發美國、日本及澳洲等盟友的強硬反制,還可能導致中國經濟雪上加霜,甚至引發內部政權的動盪。他進一步分析:“中共若理性考量,應避免戰爭,轉而尋求與美國談判。但若內部權力鬥爭激化,難保不會有人鋌而走險,試圖通過戰爭轉移焦點。然而,這樣的冒險可能適得其反,讓中國陷入更大的危機。”馮志強認為,相比戰爭,中共更可能採取拖延戰術,等待美國內部政策分歧或國際局勢變化,但這種策略的空間正在縮小。
國際反應與美國內部分歧
川普的貿易戰策略在美國國內引發爭議。美國內閣內部存在明顯分歧,財政部長與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等傾向於自由貿易的聲音,與經濟顧問納瓦羅等強硬派形成對峙。馮志強分析,川普選擇傾聽雙方意見,但最終決策以美國利益為核心。他指出,美國正面臨37萬億美元的債務危機,關稅成為快速增加財政收入的工具,同時吸引優質製造業回流美國。例如,臺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投資建廠,計劃於2026年投產,這被視為川普“美國優先”政策的成功案例。
北京方面,中南海至今未公開回應最新關稅措施,但有消息稱內部正在緊急評估對策。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美國的關稅政策是“霸權主義的體現”,但未提出具體應對方案。馮志強警告,若貿易戰持續升級,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斷崖式下跌,甚至引發內部不穩定。他提到,歷史上類似的經濟壓力曾導致重大政治變革,如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的權力轉移。然而,他認為當前中國領導層缺乏類似鄧小平的靈活手腕,難以在國際舞台上找到突破口。他說:“中南海現在進不能談,退不能守,川普的策略已經將中共套住,未來幾個月將是關鍵時刻。”
國際社會的多元化反應進一步凸顯了美中貿易戰的複雜性。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促使中俄進一步深化經濟合作,但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經濟自身疲軟,難以填補中國對美出口的缺口。日本首相採取謹慎態度,表示將與美國保持密切溝通,同時避免捲入美中對抗。澳洲總理公開支持自由貿易,呼籲美國重新考慮關稅政策,但同時強調將繼續深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報告警告,高關稅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特別對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造成重創。
談判前景與全球變局
分析人士指出,美中貿易戰的未來走向取決於雙方的談判意願。川普曾公開表示,願意與中國領導人直接對話,稱其為“朋友”,並多次暗示期待北京主動聯繫。然而,截至目前,北京方面尚未做出積極回應。馮志強認為,川普的策略是將中國逼入談判桌,若談判失敗,美國可能進一步聯合盟友,形成對中國的經濟孤立。“川普在下一盤大棋,他的目標不僅是貿易平衡,更是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中國若不調整策略,可能被邊緣化。”他說。
隨著90天緩衝期臨近,全球目光聚焦於美中之間的博弈。馮志強最後提醒,當前局勢瞬息萬變,投資者與民眾需保持冷靜,切勿被短視的恐慌情緒左右。他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其影響可能比真實戰爭更深遠。我們需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這場變局,而不是沿用舊思維。”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