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國自稱「臺灣人」的好處應該比較多吧(圖)

作者:鄭立 發表:2025-04-12 03: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學生
臺灣學生 (圖片來源:  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12日訊】最近有臺灣人在媒體中說自己在外國人面前都自稱中國人,是因為洋人分不清臺灣與中國,或者只知道中國不知道臺灣。這令我想起以前在臺灣的網路討論中常看到一個笑話,那就是因為Thailand與Taiwan的看起來有點像,所以外國人常常搞不清楚臺灣與泰國,所以我在想,既然要順著別人的想法去稱呼自己,為什麼他不自稱泰國人呢?至少第一個字母相同不是嗎?

類似的情況有「奧地利」與「澳洲」,中文看起來分別比較大,英文看起來一個Austria一個Australia分別就比較少了。都是在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與多米尼加國,都是在南美的巴拉圭與烏拉圭,都是聽起來都是黑人的「剛果」與「剛果民主共和國」。也不一定是跟名字相關,有外國人以為香港是日本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件事就很出名。

這倒不是外國人的專利,使用中文的人自己也常常把一堆國家張冠李戴。最常見的就是瑞士與瑞典,兩個同樣在歐洲以白人為主又有個「瑞」字的國家,搞得一堆人常常搞錯;另一對就是摩洛哥與摩納哥,有些人甚至以為只有一個國家;巴基斯坦與巴勒斯坦;索馬里與索馬利蘭;還有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甚至我見過有人搞混印度與印尼;人類犯錯的方式是無窮盡的。

但是因為別人會搞錯,所以很認真的改變自己宣稱的身份?這種事情就很少見了,大家都以自己的身份為傲,巴勒斯坦人不會因為你搞錯了他們是巴基斯坦人,就說他是巴基斯坦來的;瑞典人與瑞士人不會因為你搞錯了,而互相換國家;泰國人也不會說自己家裡有台積電。你搞錯是你的問題,為何因為你搞錯,我要遷就你的錯誤改自己身份呢?

會有這種做法,最常見的還是臺灣,從二三十年前開始,以前在ptt就不斷見到有「在外國人眼中臺灣人就中國人,所以我們何必自稱臺灣人」的討論。

通常也會同時引戰,惹來反駁,這戲碼不斷上演了幾十年都不累。只是我以為這只是以前的事情,畢竟八九十年代的臺灣,教育普遍都是教大家當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反攻大陸回去人人當縣長,以及動不動就講「全省」的地方,習慣了有這樣的傾向也無可厚非。五十歲以上的人有這種傾向我會感到理解,人習慣了的東西就不太想改,我自己看風之谷也永遠叫庫夏娜「無敵元帥」以及看叮噹時稱胖虎為「技安」的。

所以令我驚異的是,這次說的人卻是個比我年紀少很多的少年人。雖然八十年代的港片通常都自稱中國人,但近年的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普遍是自豪的,哪怕是剛來幾年的新移民都樂於自稱香港人。

當你以自己獨特的身份與文化為傲,別人搞錯了,應該是糾正他。告訴他我們自己的身份認同,同時也介紹一下自家的文化。就像我年輕時的芬蘭朋友,就告訴我他很自豪他服過兵役,對抗過俄羅斯這種強大的陸權國家;香港人熱切的推薦自己的食物,電影,廣東話;馬來西亞的朋友跟我強調黑色的肉骨茶才是正統的,灰色的肉骨茶是新加坡的變種;澳門的朋友跟我講葡語,以及告訴我們他們有葡籍;我也有四川的朋友從故鄉回來後會拿紅燒兔頭給我吃,這才是大部分人會做的事情。

因為別人誤解了,所以就直接放棄自己的身份了,對於這世界上大部分人來說,都是詭異的。所以這應該不是真的理由,但是不認自己的身份而用別人的行為,倒也不是沒有,主要就是以下這些原因。

第一種是真的身份認同不一樣,就像一開始七十年代受教育生於臺灣的人來說,自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就是不喜歡別人講自己是臺灣人,又有什麼不對呢?在這麼多年的政治與歷史變動下,多的是身份認同與所生國籍土地不同的人,猶太人去到美國德國還是猶太人。這種我們還是該尊重的,至少我通常是尊重的。

不過像我講的那個少年,很明顯就不屬於此類,他明確表示他是臺灣人,放棄自己的稱呼只是被誤會了,那我們不能認為他並非身份認同不一樣,那就是口是心非。那有什麼情況下,會明知自己不是又用別的身份?

第二種是「輸誠」,比方說,烏克蘭人跑去俄羅斯的境內,然後說根本不存在烏克蘭人,只存在有烏克蘭特色的俄羅斯人,他就是個俄羅斯人。這擺明就是順著俄羅斯的政治主張,想要在政治上討好對方拿好處的那些人。

第三種是「攀附」,例如拜佔庭希臘人就長期自稱羅馬人,十九世紀時的某些捷克人為了表達自己是強大哈布斯堡王朝的小弟,自稱奧地利人;早期的澳洲居民在大英帝國極盛期以及二十世紀初期,都很強調自己是英國人;殖民地時期的印度社會精英,都會暗示自己是英國人。

第四種是「沾光」,在幾年前我在日本住旅館,得到別人盛情的招待,我在問那個日本旅館主人,就算以日本禮儀來說也算是做得太多了,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對方誤會了我是臺灣人,他覺得臺灣對日本有恩,所以應該特別照顧臺灣人,如果我沒有告訴他我不是臺灣人的話,那就是沾了臺灣人的光裝臺灣人享受臺灣人才應該得到的報恩了。有些亞洲人在別的地方會裝成日本人,都是此一類。

如果以上都不是,那麼可能就是以自己的身份為恥。

在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百廢待舉非常殘破,又受蘇聯佔領,不少人索性離開德國,去美國定居時。很多就不稱自己為德國人,寧可說冒充是來自瑞士或者是奧地利,就是因為以納粹為恥;蘇聯建立後,那些流亡的俄羅斯人,知道這件事無法逆轉可是卻不想別人把他們跟蘇聯扯上關係,所以便索性假稱自己是東歐其他地方的人。在九十年代初時,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有一段時間令當地白人(亞非利卡人)受盡責難,所以通常避談自己的南非出身。盧安達的胡圖族對圖西族進行種族滅絕在世界揚名之後,胡圖人在其他國家通常都較少自稱或者含糊身份,免得你想起這段歷史。

就是自己國家與身份惡名昭彰,所以也恥於這種身份認同,這是最壞的情況。但除非他有一些很私人的理由恥於當臺灣人,否則這怎看都不對勁。

臺灣近年的國際名聲普遍是良好的,在經濟與文化輸出上都有不少的成就,至少股民與工程師們會知道台積電,老一點的電腦使用者知道臺灣生產筆記本電腦,歐洲東南亞的消費者年輕人們會知道珍珠奶茶,日本會知道臺灣人是好朋友(我試過在日本住旅館得到對方很盛情的招待,後來才知道原來對方把我當成臺灣人了),自稱臺灣人並不是什麼尷尬的事情才是。

其實也不用去到今天,對於我們這些喜歡玩電腦的傢伙來說,不管是香港玩家還是大陸的玩家,臺灣的名聲一直都是很好的。畢竟最早期受歡迎的中文電腦遊戲作品,軒轅劍,炎龍騎士團這些全部都是來自臺灣的,就算政治上對臺灣很有意見,誰會反對臺灣就是一兩代人的集體回憶呢?就算討厭臺灣,通常也是政見上的分歧,或者對於富士康之類的工廠待遇印象不佳。

怎看,被當成臺灣人普遍都不是一個壞處,更不可能「恥與為伍」,至少現在這年頭不可能。自稱臺灣人有好處應該比較多才對吧?所以對於那個少年人的做法,我真的是感到不解,還是他其實很隨波逐流,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說什麼?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