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善報,惡念惡報。(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古德云:「一念之善,景星慶雲;一念之惡,烈風疾雨。」佛經中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起。」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善念善報,惡念惡報的故事,足以警戒今人要重視修身養性,不可放縱自己的一思一念。
元朝軍人張旺的故事
發生在元朝至正五年。有一個南門橋軍人叫張旺,人們戲稱他「張牌」。此人向來兇狠、蠻橫不講理。他曾經在夜裡盜竊城西田父的菜,被當場抓到後,田父按住他的頭浸在水池裡以示懲戒,才將他放回去。從此之後,張旺對田父恨之入骨,常常想著如何報復他。
一天夜裡,張旺將火種裝進小口大腹的陶器中,準備去燒田父的家。當晚月色稍亮。一名叫吳碧山的畫師尚未就寢。忽然間,吳碧山聽到一陣腳步聲,於是隔窗向外看。他看見張旺往前走,身後竟然跟著上百個孤魂野鬼。吳畫師大為驚恐。
大概過了一頓飯的時間,吳畫師又聽到一陣腳步聲,他再次隔窗觀望,這次發現張旺往回走,而他的前面竟有兩個青衣童子引路,已不見那百個孤魂野鬼跟著張旺了。吳畫師感到既震驚,又好奇。
平日,吳畫師待張旺比較厚道。於是第二天一早,吳畫師就去見張旺,問他昨夜幹甚麽去了。起初,張旺不肯承認企圖放火燒田家的意圖,吳畫師就將自己看到的景象告訴張旺。張旺才把以前發生的事如實相告,並且感慨地說:「一念之間,不能不謹慎啊!」
後來,張旺出家修道,人們又稱他為張道人,後來他也修道有成。
宋人衛仲達的故事
宋朝人衛仲達在翰林院裡做官,有一次他在睡夢中,被鬼卒把他的魂拘引到了陰間。陰間的主審判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事、惡事兩種冊子送上來。冊子送到,惡事冊子多得竟攤滿了一院子;善事冊子卻只有一本。
主審官又吩咐拿秤來稱重量,誰知那滿院的惡冊子重量卻很輕;而一本記錄善事的薄冊子反倒很重。
衛仲達問道: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怎會犯這麼多過失、罪惡呢?
主審官回答道:只要一個念頭不正,就是過失或罪惡,都記錄在案。譬如看見女色動了壞念頭,即是犯過,就被記錄了下來。
衛仲達又問:那個善冊子裡記的是甚麽?
主審官答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興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橋。你上奏勸皇帝不要修,說那地方人跡罕至,免得勞民傷財。這裡記錄的就是你的奏章底稿。
衛仲達說:我雖寫了奏章,但皇帝不聽,結果還是動工修造了。勸阻那件事情並沒有發生作用。這份奏章,怎麼還能有這樣大的力量呢?
主審官講:皇帝雖然沒有採納你的建議,但是你這個念頭,用得很正、很真誠,目的是使千萬的百姓免去勞役。倘若皇帝接受你的意見,那麼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可惜的是你生的惡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減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本來可升至宰相,現在也別指望升到宰相了。
衛仲達大吃一驚,醒了過來。
他從此以後,常用這件事,來教育自己的家人和兒女,注意端正思想,摒除淫邪及各種惡念。後來衛仲達的官位,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書,而沒有做到宰相。
一念升起,隨即打開福禍之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結語
古人的言行對今人是個借鑑,傳統文化對人是真正有益的。中共一再貶損傳統文化,甚至打著復興傳統文化之名,給中國人灌輸反天地、神佛的黨文化之實,就是要中國人惡念惡行,多造業,最後在惡報中毀滅生命。
回歸傳統,重拾傳統道德觀,按照宇宙特性真、善、忍做個真正的好人,善念善行,多積德,生命才能走得更久遠,未來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