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大量中國勞工 香港勞工處職員爆料被剝削(組圖)


2013年5月1日,香港「五一勞動節」遊行示威,工人們手持橫幅,遊行至政府辦公室抗議。但這類抗爭活動已在香港絕跡。(圖片來源: Lam Yik Fei/Getty Images)
2013年5月1日,香港「五一勞動節」遊行示威,工人們手持橫幅,遊行至政府辦公室抗議。但這類抗爭活動已在香港絕跡。(圖片來源: Lam Yik Fe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4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自由亞洲電台獨家披露,日前接獲香港勞工處內部員工爆料,指職員近月多次集體向管理層投訴,指港府無止境地擴大、輸入數萬大陸勞工僅1年半,除搶走當地飯碗,連負責審批申請的勞工處職員都被剝削。為達管理層強制「重量不重質」的KPI,同事淪為「跑數機器」,且變相把關「如同虛設」,惡性循環助長濫用行徑,但管理層卻對問題視若無睹,如今又「投訴無門」,多人辭職。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慨嘆,香港勞工目前情況相當可悲,勞工處職員成了犧牲品,而民主制度的缺失加劇問題惡化。

港府從2023年9月起,續建造業、運輸業及安老殘疾院舍,又再次在缺乏公眾諮詢下,強行將「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稱「優化計劃」)擴大到26個職位。

勞工處「內部員工A」向自由亞洲電台獨家披露內幕,並提供多封內部電郵等資料文件,指港府推行「優化計劃」一年半以來,導致負責審批計劃的「補充勞工科(申請事務組)」員工陷入「工作爆煲」。因為港府「無止境、無上限地接受僱主的申請」 ,讓申請宗數「只升不跌」。

A指出,當員工分別於去年10月、今年1月與3月,發出電郵向多位高級勞工事務主任、助理處長(發展)羅瑞芳等高層投訴後,雖然獲得對方回覆知悉相關情況,但管理層並未正視問題,且情況一直沒改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惡劣;加上勞工處的工會已經在上年解散,大家只能忍氣吞聲,變成跑數機器。

自由亞洲電台獲多封「補充勞工科(申請事務組)」員工與管理層,關於工作問題投訴的電郵文件。 (圖片來源:勞工處內部員工A提供/自由亞洲電台)
自由亞洲電台獲多封「補充勞工科(申請事務組)」員工與管理層,關於工作問題投訴的電郵文件。 (圖片來源:勞工處內部員工A提供/自由亞洲電台)

A表示,為了達到公務員KPI要求(表現績效),許多同事面對激增的工作量,不僅得超時加班追趕進度,甚至不敢請病假,大家都心灰意冷、陷入了焦慮,擔心不達標就會遭到上司狠狠責罵,被要求寫報告。

A透露,由於多次向管理層和立法會議員投訴,但沒有獲得正視,組內已有30多位員工正蘊釀辭職潮,「近月已有3人不堪壓力而請辭,加上因為財赤而要縮減人手,同事真正去到極限!」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每月申請個案暴增,過去半年內,由平均700宗水平,急升至近1200宗(補充今年3月數字),升幅達逾7成。(圖片來源:勞工處內部員工A提供/自由亞洲電台)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每月申請個案暴增,過去半年內,由平均700宗水平,急升至近1200宗(補充今年3月數字),升幅達逾7成。(圖片來源:勞工處內部員工A提供/自由亞洲電台)

情況究竟有多糟糕?根據港府公開數量、投訴人提供的內部資料及供詞顯示,截至今年3月為止,「優化計劃」累計接獲多達近4萬宗申請,涉及勞工多達約25萬人;每個月申請個案如海嘯般增長,過去半年內,從平均700宗水平,急升至近1200宗,升幅逾7成。

不過,申請急增,可審批的時間卻大幅縮減,由過去約5個月,縮減成3個月。A指出,上級的KPI要求,目標是「在收到新申請後6星期內 ,申請能呈交至勞工事務主任作初步甄別,以展開4星期本地招聘程序」。若以今年3月的1200宗申請為例,即每位公務員每月平均要跟進至少40宗新個案,較過去多出一倍,且還是未計早前積壓個案及續約個案,且每月至少要有11或15宗的申請,能進入「4星期本地招聘程序」,以及要有11或15宗申請「呈交至勞工顧問委員會作審批」。

A說明,員工早就向管理職反映過,每件個案情況複雜,且僱主提交資料常不完整,員工必須不斷跟對方交涉要求補充資料,事後又必須面對冗長審核、資料輸入等程序,再加上部門電腦系統落後,上級的指示朝令夕改,導致大家只能選擇流水作業、「隻眼開隻眼閉」,因為若所有申請都嚴格把關,根本沒有人可以下班。

A指出,「重量不重質」情況已經導致把關機制「崩潰」,計劃實施充滿漏洞,朝向商界傾斜,剝削勞工。他鄭重要求部門能暫緩計劃及全面檢視外勞政策。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發現,雖然勞福局曾表示「關注」超時工作、剋扣工資等濫用計劃剝削勞工情況,並強調「嚴肅處理」申請個案,且將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處理相關事宜。不過,局方至今公布拒絕申請的個案僅達個位數,也沒有公開違規調查數字。

對此,A解釋,「因為根本查都無時間查。」港府把審批程序省卻「實地巡查、調查、與僱主面談」等步驟,變成了主要依賴文件審查進行把關,「但由於時間限制,我們並非每宗個案都會查核僱主申報的理據、實際出糧情況、『本地全職僱員人數』,故很多申請『充滿水份』,亦未必達到『 每聘請2名全職本地工可輸入1名外勞』的要求。」

另一位勞工處內部員工表示,曾有求職者反映應徵時,僱主表明只會請外勞而拒絕本地人,但部門常會以「難以求證求職者說法之真偽」為由,批准了僱主的申請。

針對此情況,A回應,「現時要求外勞薪金不可低於本地月入中位數,但數字與市場脫節。以清潔員為例,中位數為1.1萬港元,本地人根本請不了,變相令公司有誘因大舉輸入外勞。」

據了解,上述情況在建造業、運輸業及安老殘疾院舍的「行業輸入外勞計劃」也出現類似情況,甚至要求審批時間更縮減至僅2個月。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憂慮,在公民社會瓦解下,香港勞權急速惡化。 (圖片來源:香港勞權監察Facebook/自由亞洲電台))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憂慮,在公民社會瓦解下,香港勞權急速惡化。(圖片來源:香港勞權監察Facebook/自由亞洲電台)

實際上,自由亞洲電台早前已報道,據「勞權監察」近期發表的報告及港府統計數字,從2023年9月「優化計劃」推行至今,至少輸入近5萬位外勞,若加上「行業輸入外勞計劃」,更是多達至少7.1萬位外勞,大部分為中國人。數字已較實施前每年平均3100人多了20多倍。同時,本地的失業率、就業不足率持續惡化,薪金增幅滯後更是追不上通脹。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分析,目前香港勞工情況「相當可悲」,因為連維護打工仔權益的勞工處職員都遭到剝削,自身難保,更引發擔憂的是,把關已變成得過且過,造成了更多缺口,讓無良僱主濫用計劃,製造更多廉價勞工,也讓本地打工仔飯碗不保。

蒙兆達指出,這禍根正是在於香港民主、公民社會瓦解,「所有人都淪為政治打壓底下的犧牲品」。

蒙兆達表示,過去十幾年來,港府多次企圖擴大輸入外勞,但當時還會諮詢民意,又有獨立工會組織,有多個發聲渠道,包括示威遊行,立法會也還有民主派議員監察政府,導致政府最後無功而返。

他話鋒一轉指出,但現在議會所有民主成分都被閹割,獨立工會陣營又被瓦解情況下,社會喪失了制衡的力量,讓過去一些不得人心的政策,都能順利出台。因此剝削問題浮現,全被港府和商家漠視。

蒙兆達再次強調,不僅僅是打工仔,就算是公務員及幫工人的勞工處員工,都已變得有冤無路訴。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