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融入大陸險阻重重 北京必須「三出」(圖)

作者:杜耀明 發表:2025-02-21 02: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
香港街景(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圖)

【看中國2025年2月21日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南下深圳,召集特區高官傳達指示,雖然是聽慣聽熟的主旋律,但對特區來說,卻是一個推不了但又辧不到的任務:盡快融入大灣區,同時保持香港的獨特優勢。

這項任務近乎不可能,很簡單,是由於香港與大灣區融為一體,香港除了政治,經濟也會失去獨特性。北京的一體化構思,就是把香港當作大陸經濟的一塊拼圖,為國家的發展而貢獻。例如經濟及科技合作有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地域及城市發展有北區都會計畫,而人貨資本各樣生產要素則加強跨境流動,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

深圳低物價 港人北上消費成趨勢

不錯,中港融合基於美麗願景,包含活動空間擴闊、生活成本降低、經濟市場一體化等等,但對香港經濟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首先是北上消費興旺,帶給香港消費市場難以化解的衝擊。根據數據蒐集網站Numbeo對2025年世界各地城市生活成本的調查分析,深圳的生活成本不到香港一半,其中食材也便宜一半,租金更不及香港三分之一,而深圳的工資中位數是香港45%左右,足見經營成本遠低於香港,餐飲業以至零售業的性價比因此輕易拋離香港,加上兩地交通方便,本地消費低迷也就勢不可擋。

香港消費行業要競爭求存,一是大幅降低本港各項要素的價格,二是通過政府徵稅(如離境稅)提高深圳消費的成本,甚至以所得稅收推動本地消費。不過離境稅政治不正確,違反融合的主旋律,政府即使開徵,稅款也不多,目的也限於幫補政府開支,難以有效削弱深圳消費的吸引力,因此消費者跨境流動下,香港的營商成本只能向下走,否則不止假日消費,甚至日常消費,都給大陸搶佔市場。

港人退休移居大灣區 需求下滑拖累樓市

作為生產要素的土地,同樣難逃因往還方便而物業貶值的宿命。除了中港接壤地區的新樓價格拉近,大灣區近年成為香港人退休或長居之地。據報導人數接近四十萬,主要是生活成本的考慮。對基層以至中層無疑是更多的出路,但同時代表香港住房需求降低。加上新界北部都會計畫有大量土地供應,可供五十萬人居住,到時大批城市人將遷入,大大削弱市區住屋的需求,對買樓者是喜訊,但對物業市場、整體經濟以至政府財政都是噩耗。

現時地產業雖然只佔香港生產總值5%,但相關行業總值佔比估計高達25%左右,其中地產投資總額佔香港固定資產投資約四成,而銀行貸款與地產相關的佔總額約三、四成。地產市道低迷下去,除了負資產物業日增,整體經濟不振,更會引發銀行信貸危機。去年十一月彭博的研究報告警告,由於寫字樓空置率上升,租金下滑,香港五家大銀行總值800億美元的商業地產貸款,將面臨風險。再者,特區財政收入可以高達四分之一與地產業有關,物業市場不景氣,是庫房連年赤字的原因之一,這點坊間已多論及,於此不贅。

全面配合國策 「創新科技」取代地產經濟

北京怎會不明白房地產對香港經濟及政府財政的關鍵作用,但依然不怕物業市場復甦無期,堅持中港加快融合,甚至特區政府違反《基本法》量入為出的規定,連年赤字也大量發債支付北部都會計畫。此舉看來是精心部署,目的是偷梁換柱,當香港全面並入大陸的經濟和地域發展計畫之際,甩走過往以地產為核心的經濟模式,並配合國策,換上創新科技的開發,推動以「新質生產力」主導的經濟。

不過,新創公司成功率極低,創科路崎嶇漫長。根據Forbes有關風險投資公司的調查發現,有盈利的公司甚少,2%公司取得全部風險投資的95%利潤,而這2%公司,每間經營眾多公司,但只有7.5%運作良好。換言之,一千間只有1.5間公司有較好回報,因此創科需要長年累積及持續支援才有機會成功,但香港風險資本長期不足,政府年年赤字過千億,靠它大力支撐,根本不切實際。

香港財赤危機 借債渡日難穩人心

其實即使偷梁換柱成功,所需時日也不少,在漫長的過渡期,香港物業資產縮水,信貸風險提高,發展動力不足,政府赤字疊加並且借債渡日,經濟日走下坡,好日子還未到,隨時經濟安全不保而導致人心不穩。

有見及此,經濟轉軌計畫可以照舊,但國家需要動真格,不僅出口出力更要出錢,包括負責支付發展北部都會的全部費用,減輕特區財政負擔(如收容有需要的長者到大陸養老),財政支援創科公司,承擔銀行因地產不景造成的債務風險等等。如是者,轉軌成功既可歸功中央,失敗也盡顯社會主義黨國的優越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