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下降,也令人民幣匯率難以獲得支撐。(圖片來源: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央行已經連續第18個月增持黃金,中國經濟前景不佳、外匯儲備下降,也令人民幣匯率難以獲得支撐。此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十餘年來首次視察央行,瞭解外匯儲備情況,凸顯外匯儲備的重要性。
全球央行購金「主力軍」 中國央行排第一
中國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末黃金儲備7280萬盎司,3月末為7274萬盎司,已經連續第18個月增持黃金儲備。
在全球央行的強勁需求支撐下,黃金價格在4月份創下每盎司2400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公共機構第一季度的購買量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強勁的開局,中國是最大的買家。
儘管美元走強,但黃金價格仍有所上漲,促使交易員削減了對今年美國降息的押注。
中國消費者的強勁需求也推動了黃金價格上漲,而俄烏戰爭和中東戰爭期間的避險買盤也為黃金提供了支撐。
高盛發布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中以來,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增加三倍,達到每季度約1000萬盎司。其中,中國、波蘭、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和卡達等六個國家央行是購金主力。2023年,中國央行增持約200噸黃金,新加坡、波蘭、印度、卡達等國的黃金儲備也相應增加。
《紐約時報》日前發文指出,目前中國官方和民間都在「爆買」黃金,導致黃金價格升至歷史最高。2023年,中國央行購買的黃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央行都多,黃金儲備的增加量達到近五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文章談到,在俄烏和加沙爆發戰爭之後,黃金價格出現飆升。但隨著中國民眾對房地產、股票等傳統投資的信心出現動搖,於是消費者紛紛湧向黃金。同時,中國央行穩步增加黃金儲備,並減持美國國債。火上澆油的是,中國的投機者也押注黃金升值。自2022年底以來,全球黃金價格上漲了近50%。
中國大陸《21世紀經濟報導》5月9日報導,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表示,近年新興市場國家央行持續增持黃金,與他們推進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有著密切關係。過去10多年期間,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黃金資產佔比穩步上升。其中,黃金的避險屬性與抗通脹屬性,頗受眾多新興市場國家央行青睞。
王立新還指出,目前全球央行增持黃金儲備呈現三個趨勢,一是增加黃金儲備的國家不斷擴大;二是部分發達國家加入增持黃金儲備隊伍;三是已開始增持黃金的國家仍在不斷提升黃金在外匯儲備的比重。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美債市場存在流動性風險,黃金則一直屬於高流動性資產,目前黃金的資產流動性僅次於標普500指數,成為全球第二大高流動性資產;黃金的長期平均投資回報率也相當可觀,過去50年期間,黃金投資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超過7%。
中國外匯儲備創五個月新低
每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就廣義概念而言,並不只限於貨幣,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政府公債、國債券等都可以是儲備的形式。除用來交易以外,這些國際資產也能隨時作為避禍(如支撐本國貨幣面臨巨大貶值)或獲利(他國貨幣巨大增值),因此對於國家或經濟體國際清償力具備重要性,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影響。
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5月7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08億美元,較3月底減少448億美元,創下5個月新低;單月降幅為1.38%,是7個月以來最大。
5月10日,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旅美財經評論人士王劍認為,雖然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金額並不大,但是很有意義:「為什麼?因為中國每個月會有大約1000億的外貿盈餘,但這並沒有反映在外匯儲備上,說明資金已經在外逃了。」
從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來看,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相對於10年前的高點(約4萬億美元)已經下降了20%。同時,截至2023年末,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為24475億美元,比2015年3月底的16732億美元上升了46%。
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指出,自從習近平上臺以來,中國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最近5年來,中國的出口創匯能力受到影響,外匯儲備水準實際正在下降:「它的實際抗風險能力很弱。它在一定時間裏能夠動用的儲備外匯只有6-7千億美元,實際上是風險很高的,所以不要看它說的表面上3.2萬億儲備。」
旅美經濟學者程曉農此前指出,外匯儲備是中國經濟的風險指標,而3萬億這個數字就是風險可控或者風險失控的心理關口。這個心理關口一旦跌破,就可能動搖中國人對政權和經濟未來的信心。一旦中國支撐匯率的外匯不多時,人民幣匯率將進入貶值通道。
中國外匯儲備需要應對的風險
中國經濟復甦乏力、金融不穩定、穩定人民幣幣值,以及遏制資本外流,這些都是中國外匯儲備需要應對的風險
以穩定人民幣幣值為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去年11月22日撰文認為,2022年3月美聯儲加息後人民幣開啟了貶值週期,其中,2023年5月是一個分水嶺。之前人民幣僅僅是兌美元匯率的下跌,主要是美元指數的走強和中美利差擴大所致,由外部因素主導;之後是人民幣兌美元和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同時貶值,人民幣匯率全面走弱,主要在於資本外流的壓力疊加了中國經濟的「三重壓力」。
此前在2021年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三重壓力」: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英國學者:人民幣貶值風險確實存在
面對中國經濟不景氣和國際形勢的動盪,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4月中旬曾表示,中國央行、外匯局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是不會變的。
不過,人民幣匯率下跌的壓力正在持續加大。
瑞銀集團前首席經濟學家、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副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5月6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文,題目是《人民幣貶值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他認為,人民幣完全沒有必要貶值,但這一趨勢又似乎無可避免。
馬格努斯認為,中國利率下降的趨勢相當明顯,這反映在通貨膨脹以及經濟疲軟,而這些就足以讓人民幣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過去幾週,中國央行比以前更緊密地把人民幣綁定美元,但這種固定或掛鉤匯率需要相應的貨幣政策支持,不鼓勵資本外移。而儘管北京當局對此進行了控制,資本仍在持續外流。出於所有這些原因,馬格努斯認為,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人民幣將繼續貶值,並且可能產生深遠的經濟和政治後果。
習近平十餘年來首次視察央行 瞭解外匯儲備情況
彭博社此前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及其他政府官員,在去年10月24日下午到位於北京的中國央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視察。
這是習近平自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到訪中國央行,根據公開記錄,習近平此前從未到訪中國央行,過去此類視察通常由總理或副總理帶隊。
一位知情人士說,習近平此次訪問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更好地瞭解中國的外匯儲備情況。
中國經濟前景不佳,由於投資者信心重挫,市場繼續受到影響。習近平的視察可能促使官員們進一步動用他們的政策工具箱,以支撐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維護金融穩定。到目前為止,政策制定者一直沒有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也沒有對市場進行更有力的直接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