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助人的4個「潛規則」,不可不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你若是不知道助人為樂背後的裡面的潛規則」,可能會把好事變成壞事,甚至給自己招來困擾與麻煩。樂於助人的4個「潛規則」,我們不可不知。
樂於助人的4個「潛規則」
一、過於主動 強行介入
有的人愛心滿滿,見到有困難的人,總想要去幫助別人,但是不要在對方沒有向你求助時,自作主張去幫助別人。
有的受助者有能力去解決問題,或者出於自尊心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施助者就是要主動去給予他人幫助,甚至以強者的姿態去介入受助者的生活。
這樣一來,受助者雖然得到了幫助,但從心理上卻是壓抑的,當施助者的干預到了一定程度,雙方可能會爆發激烈的衝突,甚至直接走到決裂的地步。
二、索取回報 奢求結果
有的人幫助別人,看著別人因為自己的援助而度過難關甚至重獲新生會心感欣慰,但不要期望也得到受助者的回報。要有施恩不圖報的心態。
給對方提供幫助,當你的施予行為結束就已終止。而有些人卻在謀求對方的回報,當受助者沒有給予回報,或是回報的程度不及自己想像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平衡心理。
然後,就會一直拿著自己曾經施予的這件事,去向受助者索取回報,並不斷給予道德打擊,這不僅讓施助者產生戾氣,也會讓受助者因為過大的壓力而產生極端心理,進而反目成仇。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三、不分對象 予取予求
所謂「救急不救窮」,有的受助者是暫時出現困難,只要有人拉一把就可以脫離困境,那麼施助者就會成為向上推他一把的手,但有的受助者會把幫助自己的人當作了以後的依靠。
有的受助者仗著自己困難,放棄自主努力改而向他人進行乞討,甚至以道德綁架施助者,一旦對方終止施予就會指責其為「假仁假義」,面對這樣的受助者,給予幫助一定要慎重。
所以,如果真的要給這種人幫忙特別是經濟幫助,盡量不要固定給某一個人,或是固定在某一個時段,才能杜絕讓對方養成拿錢的習慣,不然你做善事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也會給自己招來麻煩。
四、能力之內 無愧於心
幫助人要根據自己能力,千萬不要有「救世主」的心態。
世界上的事,說到底其實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你能做到的,只是在自己有限的範圍內,但對於他人的事無法全權控制,更不可能去和自然抗衡,你不可能拯救全世界,所以凡事但求無愧於心,用盡全力之後,順其自然即可。
總之,助人為樂,是我們樂見的事,畢竟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但在幫別人忙時,謹慎一些,盡力而為。